杭州搖號購房,意外幫銀行逆襲餘額寶

來源:錢江晚報 2019-08-22 14:51:32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兩周後能引發大洋彼岸的一場龍捲風。很多人如此闡釋“蝴蝶效應”。

杭州樓市也有“蝴蝶效應”,去年4月開始的搖號購房,催生了動輒十億元甚至百億元的驗資資金凍結。對不少銀行工作人員來説,仿佛天上掉餡餅,過去求爺爺告奶奶拉存款,如今短短幾天時間就足以完成全年的存款指標。

有人因此收入大增,更有人因此高升,甚至被提拔為支行的行長。

杭州搖號購房凍結資金

幫銀行逆襲了餘額寶

去年4月開始,杭州開始買房公證搖號。一開始很多人拿著同一筆錢在多個樓盤同時進行登記,為杜絕這種現象,鎖定客戶,開發商想出了一招——報名時要將驗資的資金凍結。

購房者在搖號前,開發商會要求購房者提供銀行出具的資金凍結證明,並有“某某樓盤驗資專用”等字樣的印章。而一旦凍結後,驗資資金只有等到該盤搖號結束後,才能解凍。從報名開始到搖號結束,一般都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

搖號樓盤的凍結資金,為一些銀行帶來源源不斷的存款。

上到千萬元級的豪宅,下到萬元房,搖號需要的驗資金額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有些樓盤的付款方式如果是一次性,驗資金額會更高。比如信達濱江壹品,驗資金額最高達1380萬元。而一些萬人搖紅盤,即便平均每人凍結100萬元,整體的資金凍結也達百億元。這對合作銀行而言,就是一筆巨大的存款業務。

前些日子,某熱盤搖號登記,僅一個合作銀行的支行就在短短幾天內獲得了近百億元凍結資金。放在之前,或許是一年的存款業績。

只要新房不斷入市,這個業務就像捧著金飯碗——收益可觀、穩定,還省心。

在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理財對銀行的衝擊巨大,尤其是在存款方面。比如餘額寶橫空出世後,一些銀行尤其是支行的存款就開始下滑。但隨著杭州搖號購房的驗資資金凍結,讓銀行的存款業務一下子柳暗花明。

凍結資金不但讓部分銀行存款業績有了飛躍式增長,對銀行的理財産品也帶來極大的幫助。對於許多購房者而言,很難一次搖中,之後的紅盤都想去試試。隨存隨取的理財項目成了他們最渴望的産品,這也帶動了銀行的活期理財,比如工行、杭州銀行推出的年化收益率3%~4%的活期理財,是T+1和T+0的形式,提現很方便,這對於隨時準備搖號的購房者而言,似乎就是一項量身定制的理財産品。

銀行相關業務人員收入漲了

還成了晉陞的敲門磚

對於這些合作銀行的存款部門業務人員來説,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以去年6月萬科未來城搖號為例,當時的登記人數為15158戶,其中無房戶6145戶,有房戶9023戶。開發商要求的凍結資金額度是無房45萬元、有房90萬元、一次性付款150萬元。

即使按照最低的付款方式計算,無房戶凍結資金27.7億元,有房戶凍結資金81.2億元。萬科未來城為購房意向客戶開設了50家銀行網點以及杭州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等6家線上APP操作的凍結資金的銀行。100多億元的凍結資金自然變成了這些銀行的存款業績。

不少銀行的考核制度在年初就已制定,突如其來的搖號凍結,讓這些銀行的存款任務一下子超額完成。有的銀行是按照存款提點發放績效的,按照原來的標準,相關業務小組甚至可以拿到上千萬元的獎勵。

於是,有些銀行不得不臨時調整考核標準,適當獎勵,或者給予相關業務人員諸如“最佳員工”的精神獎勵。但不管怎樣,這些銀行員工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某供職于四大行存款部門的員工告訴記者,以前為了完成拉存款的任務,會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忙到自己銀行存錢,但現在要完成任務太容易了。“雖然考核方式變了,但不用擔心完不成存款任務。和開發商關係好,只要打個招呼,有些月底的凍結,多一天延到第二個月上,不僅增加了日均存款,更是完成了月末季末的時點指標。”

因為去年存款業務業績斐然,這些銀行存款部門的負責人獲得了更大的晉陞空間。有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據他所知,今年銀行提拔了一些同事,有的做了科長,有的直接當了支行相關業務的負責人,甚至還有人成為支行行長,這都與去年杭州搖號購房後存款業務完成度高有直接關係。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杭州搖號購房,意外幫銀行逆襲餘額寶
來源:錢江晚報2019-08-22 14:51:32
購房者在搖號前,開發商會要求購房者提供銀行出具的資金凍結證明,並有“某某樓盤驗資專用”等字樣的印章。而一旦凍結後,驗資資金只有等到該盤搖號結束後,才能解凍。從報名開始到搖號結束,一般都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