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善之區”勇當尖兵 深圳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中期成果出爐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19-07-29 10:23:35

7月26日,“福田整體城市設計中期成果專家諮詢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會議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區政府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荷蘭KCAP規劃建築事務所承辦。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西班牙瓜裏亞爾特建築事務所主持規劃師比森特·瓜裏亞爾特、香港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嚴迅奇、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美國SWA景觀規劃設計公司董事/首席設計師張樹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王澤堅、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城市設計總監單樑、深規院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院副總規劃師劉浩、荷蘭KCAP建築與規劃事務所陳婷等中外專家,福田區區長黃偉、區委常委劉柏廷,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等領導參加會議。

從推動福田區高品質發展,構建開放共用的城市新格局上,與會專家分別就福田整體城市設計提出各自觀點和建議。由回顧福田發展歷史談起,從體驗福田、大數據解讀、公眾調查分析等方面展開,以領跑大灣區,提升福田中心區功能;挖掘福田區現狀空間潛力,提升區域品質與活力;制定中遠期實施行動計劃為目標,深入探討福田城市空間頂層設計。

勇當改革尖兵、對標國際一流城區,以“內涵發展”方式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市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項目是福田區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新期望的重要舉措,將推動福田區高品質發展及構建開放、共用的城市新格局,提升福田區作為深圳市核心區和中心區的內涵與地位,行動化詮釋新時代城市營建思想。該項目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新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産生活方式,有效解決目前城市建設行動碎片化的問題,對城市空間進行頂層設計、全域統籌,將福田塑造成為新時代的中心城區新標桿,以世界級城區標準打造新福田,確保福田在提升城市品質與發展效益的進程中始終走在深圳市及全國前列,更加真實、立體、全面地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成就。

據悉,《深圳市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項目自2018年10月啟動以來,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聯合多方力量,通過一系列的專家諮詢會、公眾調查等方式廣納良言,引入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對城區進行研究分析,前期經過公眾調查、目標共識、初步設計框架三個階段,目前已進入深化方案關鍵節點。

今年是深圳建市40週年,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福田是按照最高標準、匯聚全市之力精心打造的城市中心,已成為深圳行政、金融、文化、商貿和國際交往中心;是改革開放光輝歷程的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速度、品質、效益飛躍式提升,逐步發展成為銳意創新、活力蓬勃、流光溢彩的國際化現代化中心城區。

早在1986年,福田規劃格局就已經在深圳經濟特區的總體規劃中基本成型。回顧福田規劃建設歷程可以明顯看到,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遵照城市規劃願景實施的城區建設優秀範例,福田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通過城市設計指導城市空間有序、高質、高效建設,是特區40年城市建設的集中縮影,樹立了深圳城市規劃建設的品質與標準,已成為研究中國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的樣本。

如今的福田常住人口超過150萬人,都市功能發育完善。據悉,上一版針對福田的整體規劃已是20年前的“福田分區規劃”,當時福田建設剛剛過半,仍處於空間拓展階段。二十年間,福田迅速進入“增量發展”階段,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處處城市功能載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形成了高密度高度建成區的城市形態。在規劃制定的整體空間框架下,福田空間逐步呈現出兩種類型特徵:一種是以福田中心區CBD為代表,嚴格按照規劃建設而成,現代化而規整;另一種是逐步形成的更為有機的空間, 如華強北、車公廟、香蜜湖、上下沙、皇崗村等。福田已從“增量發展”期迅速邁進“內涵發展”期。

在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創建強國城市範例”的目標定位下,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賦予福田新的發展機遇背景下,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福田如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高品質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如何勇當改革尖兵、提升中心城區的核心引擎作用?福田的未來發展方向將何去何從?

面對這些問題,面對新時代的城市特點,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從頂層設計對標國際一流的高度著眼,福田區啟動了《深圳市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項目。在該項目前期,項目組通過多元數據分析、公眾調查、專家訪談等多種途徑,對福田的自然資源、城市建設和人群活動進行觀察和調研,發現福田與南山、羅湖乃至國內其他中心城區存在顯著不同,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城區與自然關係緊密、職住人口分佈均衡,具有清晰的空間結構與體系。同時呈現出獨特的中心區氣質,城市多樣性:包含CBD、園區、老舊工業區、城中村、特色住區等多元空間類型;空間多元性:疏與密、寬與窄、高與低、規整與有機共同構成的差異化空間體驗;山、海、河、湖等自然要素資源齊備;但在對標世界一流的成熟中心城區時,調查機構也發現了在出行體驗、文化認同、社區生活、城市景觀等方面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間,主要集中體現在七個方面:

一是被主幹道和高快速路縱橫分割的城市空間孤島急需打破,片區連接方式需更立體多元化;二是公園與水岸應更加方便公眾親近體驗;三是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需要更深層次激發喚醒;四是轄區內的歷史人文資源仍需深層次挖掘;五是軌道交通帶來的城市活力層次仍需升級放大;六是自然山水與現代化樓宇相結合的景觀體驗還可深度發掘;七是需要加強對城市面貌多樣性的保護、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風貌。

用繡花功夫,慢工出細活,

未來的福田將更突顯“以人為本”的特色

福田區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精神極為重視,要求各部門要學會用繡花功夫,慢工出細活,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充分吸收前期規劃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入論證,超前佈局,本著對歷史負責、對現狀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謀劃和推進整體城市設計。因此,時隔20年,《深圳市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項目的實施,旨在再次對福田全域進行整體謀劃。

面向未來,項目調研團隊認為,福田在三個方面有升級進化動因,一是在區域戰略上,有機會從深圳城市中心升級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區,特別是廣深港科技走廊建設,使得福田躋身廣深港合作的前沿,有機會吸引根植更多人才與更多樣的企業落戶;二是市民對更高品質的生活、遊憩、出行需求日趨明顯,成為福田進一步升級的內生動力;三是近年福田出現了新的空間重塑機會,如公園和公共空間改造、廣深高速等基礎設施改造、香蜜湖等成片改造、社區空間微更新、系列樞紐建設等。

未來,福田將有更多慢生活體驗,可探尋城市中不同特色的漫遊空間;更多細節和驚喜,增添值得細細品味的精彩之處;更有福田生活味道,讓公園與水岸成為生活的日常體驗;更能吸引年輕人,讓國際性文化元素與多元活力成為福田名片;更有風貌識別性,營造明信片般都市景觀。其核心策略包含以下五條:

一、打造都市生態遊憩網,塑造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新型城區樣板。改造福田北片區的山脊公園帶,將單一遊玩線路的山脊公園改造成為適合全民的多級難度的遊玩線路,同時設置山頂場所設施、公共到達、眺望點以及對入口街區實施改造;通過跨街綠地改造,由北至南連結福田南片區的深圳河及周邊濕地綠灘,起到山水連接的作用,打通生物遷徙的道路,生態環境保護更為深入細緻。

二、建設公園鄰里生活圈,營造國際一流的福田特色人居環境。將深南大道以北大型公園的連接和深南大道以南微型公園的植入相結合,形成中心區環中心的綠色環廊,同時為公園設置更多軌道交通出入口,方便連接市民。

三、打造主題活力街區,營造可漫遊樂交往的街道生活。選擇適宜的“街坊”打造活力街區,呈現多樣化的主題和混合業態的方式,深南大道以北側重填補活力,深南大道以南側重梳理提升街巷空間。

四、打造文化生活新空間,營造更多選擇的公共生活體驗。建設“半日遊環”,增強福田內部的可體驗性,串聯特色文化場所和街道,建立跨街坊聯繫,高效利用地下樞紐成為公共交往空間,新增公共建築與公共藝術的展示地。

五、締造山海水韻都會美景,營造不一樣的現代中心城區魅力,將福田豐富的自然生態元素與現代都市疊加形成的不同美景,營造出全景+灣景+河景+街景的公共景觀節點,豐富觀看福田都市景觀的維度。

據介紹,此次規劃設計更傾向於以人為本,以單一個體的實際體驗為準,而其本質核心任務是在現狀基礎上引領福田的城市品質與特色持續升級發展,向“不一樣的世界一流中心城區”邁進,對未來中國城市化的深化發展具有特殊的標桿意義。

通過此次福田的整體城市設計,可以看出“城市化的下半場”已經到來,福田需要以新的資源觀和價值觀,改變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從樓宇經濟到活力經濟、從效率優先到宜人優先、從大刀闊斧到繡花針功夫,選擇最重要且有針對性的著力點,進行新一輪的品質與特色創新。

在新的規劃設計價值觀導向下,福田人的生活品質、交往方式、生態環境與福田企業的創新氛圍,將決定未來福田的新高度,用新觀念重新審視現有的公園、河流、社區、商務區、科創區、交通和建設潛力空間等,仍有較大的整合與重塑空間。落實新理念和新架設格局,精細化營城必將成為未來福田城市建設重要發力點。(楊 橋)

福田整體城市設計中期成果專家諮詢會專家觀點節選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 李曉江

一、城市設計關注的是人和空間的需求。

福田在地理和功能上,在相當的時期內的核心地位應該保持不變。因此尊重和保護現有的功能體系和功能結構是重點。功能引領城市發展,其重點是以人為本,圍繞著人進行研究。促進人的流動,才能保持地區活力。應該關注不同的群體和不同的需求,既要做核心區的企業調查也要了解城中村的鄰里需求。

二、從人的需求確定規劃的要求。

強調公園鄰里和文化生活,應更好的結合公共服務,關注公共活動與場所空間。福田作為城市的核心地區,應多預留促進文化自然成長的空間。保持空間的多樣化和包容性,探究深圳文化生命力、文化的吸引力。一方面需要吸引外來人群,保持福田長久活力。另一方面,作為成熟城區,既要營造定居感和宜居品質,也要特別注重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

三、道路的分割和縫合問題。

福田作為發展綠色化和低碳化的先行示範地區,應在建設模式與發展模式上,探索一條未來城市運作模式的低碳之路。城市發展上半場,是小汽車優先的空間資源配置方式,下半場則應該從人的生活角度,從未來提高生活品質、發展文化、發展新功能這些角度著眼。空間縫合的前提是福田區的軌道網怎麼進一步加密,本地交通可達性和城際交通可達性很重要。因為人的活動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最後,建議結合本輪整體城市設計,強化設計思維做規劃,讓設計核心思想有效傳導到後續城市規劃中。

香港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主持 嚴迅奇

兩個顧問單位對福田的現在、未來都認識很深,對於他們的判斷,我完全同意。福田區的城市面貌、道路建設都應該多下功夫,考慮更多的差異化,強化城市公園、街道、風貌的識別度。一是建議打破孤島效應,可以通過連廊方式增加深南大道南北方向的連接,同時這些連廊不是單純的通道,可以將它們以公共文化設施的方式建造,起到活力連接的作用。二是建議提高公園的差異性,從尺度到形態要有強烈的差異,提供不一樣的公園感受,同時提高公園的連通性和可達性。

美國SWA景觀規劃設計公司董事/首席設計師 張樹儀

城市在進化的過程中,要以城市的公共空間、自然的肌理來重新定義城市的基礎。很多人認為景觀就是綠化,其實景觀不等於綠化。山水廊道在視覺上要有水準和豎向的層疊性,而且連廊不一定全部都是開放的,有一些連廊應該考慮生態型,人為干預少一點。很多城市提倡“城市客廳”的概念,公園就是城市客廳的概念,客廳裏面應該有更多的綜合性設施來吸引人,也許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在公園裏面穿插一點點商業的設施,讓市民享受綠色以外的東西,同時激發公園的活力。

西班牙瓜裏亞爾特建築事務所主持規劃師

比森特·瓜裏亞爾特

深圳是在過去40年發展中投入了大量資源建設的一座城市,全球大城市中也是非常有動態、非常有活力的。對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建議:

第一、以1平方公里或500米半徑生活圈為單元,展開微城市建設。在這樣的一個分佈式城市格局裏面,每一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個性。以巴塞羅那為例,每一個界定的街區內必須有一定公共的設施,包括市場、圖書館、文化中心、學校、醫院。更加精細化地塑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生活場所。

第二、關於城市的再自然化與城市公園網路,建議考慮實施性,通過綠色軸線連接城市的山海和城市內部公園。同時在街道改造時,一定要注意深圳地處亞熱帶的氣候條件,城市街道的樹木選擇、必要的遮陽擋雨設施需要融入設計中。

第三、利用大數據分析城市的精細度應該再細緻一些,公共設施的分佈、現有和未來交通的壓力都應該統籌考慮,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會影響城市空間。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孫一民

本次城市設計既有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也關注了新階段城市發展底層邏輯的變化,體現了問題導向和城市價值導向。建議可以進一步加強批判性的反思,從廣泛的城市公眾用戶需求出發,營造城市的市井生活有機活力。同時,關注城市進化過程中的韌性,在既有的規劃建設底盤格局基礎上,有機進化。

深入到操作層面,應體現結合亞熱帶氣候的適應性設計,華南地區特有的騎樓應該拿出來重新研究,這一建築形式能夠解決非常多現實問題,而深圳目前越來越少能見到了。對於本次城市設計充滿期待,希望後續能夠形成更有開創性的成果,讓福田成為中國城市設計的“福地”。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 王澤堅

福田應該把使命和願景放在大灣區這個國家戰略高度上,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更應該起到範例作用。本次整體城市設計既要落實國家戰略,也要考慮宜居策略,創造一種更文明的生活狀態,去引領其他城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建議在高密度發展模式下探索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的高品質發展,體現宜居城市品質,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生活水準,塑造規模化文化場所,優化提升城市步行體驗與無障礙設計,鼓勵“自下而上”塑造公共空間。從分區層面的城市設計來看,山海連城這個計劃很好,主要的廊道都識別出來了,但是南北向生態連廊要準備多套方案。另外對於跨行政區劃、公共用地和私屬用地的整合利用也是激發城市活力的辦法。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打造“首善之區”勇當尖兵 深圳福田區整體城市設計中期成果出爐
來源:深圳特區報2019-07-29 10:23:35
7月26日,“福田整體城市設計中期成果專家諮詢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會議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區政府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荷蘭KCAP規劃建築事務所承辦。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