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旗下媒體:"公攤面積"熱議 制度之利尤勝經濟之利

來源:金融時報 2019-02-25 12:54:36

日前,住建部發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該消息激起市場熱議。儘管有報道提出,“交易”和“計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長期關注地産業發展有關人士的觀點,中國的商品房一直也是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即任何一份合法的銷售合同上必須標明套內使用面積,但不妨礙大多數地區以建築面積“計價”。因此, “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不等同於“住房按套內面積計價”。

毫無疑問,本次《意見稿》再度把公眾關注聚焦在了“公攤”問題上。過去數十年內,“花了上百平米的錢,買了幾十平米房子”的事情一直是購房者的心頭之痛。根據不同戶型、不同配套設施、是否安裝電梯等設計因素,公攤面積通常超過20%,個別小區的公攤比例甚至有可能高達40%。購房者不僅在買房時要多掏一筆重金,更要在後續長期承擔相應面積的物業費、取暖費。更有甚者,部分公攤演算法模糊不清,成為了一些開發商渾水摸魚、漫天要價的開始。因此,叫停“公攤面積”的呼聲從未斷絕。

因此,本次文件一齣,各界最關注的問題是:如果“公攤面積”退出歷史舞臺,將給樓市相關各方帶來哪些影響呢?

首先,對於消費者而言,“叫停公攤面積”帶來價格陽光化或是短期內最大利好。儘管公攤面積去除後,套內面積更符合購房者的真實使用情況,但各界普遍預期其“含金量”也將大大上升。也就是説,如果政策落地,短期內商品房總價或隨之波動,但整體來看羊毛出在羊身上,取消公攤面積帶來的直接後果更有可能是“單價大幅上漲”而非商品房總價的驟然下降。至於物業費、取暖費等費用是否會隨之而變,也取決於小區提供服務的成本等諸多商業因素。如果相關繳納費用下降後,小區服務或新建小區的配套設施建設也因此受到影響,也並非政策本意。

但這一政策並非毫無意義。對於消費者而言,複雜的演算法、隱性的公攤、難以量化的公共服務價值等因素過於主觀,特別是在預付款制度下,消費者往往未見房屋就付款,以至於“交房時大失所望”或發現與“宣傳背離”等現象時常出現。

其次,對於統計數據而言,“公攤面積”退出歷史舞臺或將讓各地、各區域的房價統計更有可比性。可以説,公攤面積的制度安排雖然各地均有(重慶早已取消),但具體細節卻不甚明瞭。各開發商自有一套複雜演算法,這就造成了目前的商品房價格數據僅具有參考價值。個別戶型的躍層、陽臺、過道均算贈送面積,套內實際面積遠超房本面積;而有的小區則公攤超過30%,這導致相似的房本面積可能與實住面積差異高達50%以上——相應的,以房本面積為參考的單價也就不具備可比性。儘管其他影響因素眾多,但這對於統計工作以及後續的政策安排顯然具有較大的“迷惑性”。

再次,對於樓市中長期調控機制而言,“叫停公攤面積”意味著數據透明度提高,是後續政策出爐的基礎。正如上文所説,由於“公攤數據的模糊界定”,此前各地的房價數據對比價值不高,而這不僅是開發商混淆視聽的潛在方法,也影響著宏觀調控機制的制定。特別是備受關注的“地産稅”,其中牽涉的“免征面積”、免征面積之外的計稅面積直接與如何界定房屋面積相關聯。如果對標國際,除了香港曾階段性採用“公攤”核算方法,大多數發達國家、地區並未採用這一方案。因此,適時叫停“公攤”制度也是大勢所趨。

當然,利好之下,市場也存在一個普遍的擔憂:當計算方式改變後,商品房單價指標的驟然上漲是否會造成房地産市場的異動?特別是在當前樓市預期分化之時,望而卻步群體的增加是否會影響市場趨勢?

毫無疑問,老百姓(54.420, 3.62, 7.13%)對房價的變化是高度敏感的,特別是熱點城市動輒數萬元的價格本就驚人,如果再有上浮,從感性上會形成一定衝擊。但與之前分析類似的事,消費者也是理性的,購房決定最終還將取決於總價的可承受性;而開發商也會根據市場反應進行相應調整。 更何況,目前僅僅是徵求意見稿提出的建議,具體落地還會經過審慎的考量和綜合性的配套措施。而且,重慶業已實行十數年“叫停公攤面積”,並未構成不可控的市場衝擊。

總之,“公攤面積叫停”的呼聲由來已久。在當前時點,構建房地産中長期調控機制的所有方案正在推進,而叫停公攤也不失為系統性改革的一部分。這對消費者影響而言、對房地産市場而言固然會有利益之變,但更重要的將是透明化、國際化帶來的制度之利。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央行旗下媒體:"公攤面積"熱議 制度之利尤勝經濟之利
來源:金融時報2019-02-25 12:54:36
日前,住建部發佈《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指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由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