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醫改之路:讓老百姓感受醫學溫暖 還醫學人文關懷本來面目
發佈時間: 2017-03-20 16:53:53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袁偉軒
中國網:
高強度的工作。
姚建紅:
我得首先説明一下,為什麼我們國家把分級診療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現在醫改要建立五項制度,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為什麼要把分級診療擱在第一位?現在隨著醫改的逐步推進,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在不斷增加,我們的保障能力提高了,老百姓都願意到醫院去。我在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那個時候專家們經常講一句話,老百姓生病以後“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就見閻王”,那時候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那是我們中國農村生病以後的生動寫照。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特別是2009年以來這句話就沒有了,專家們就不説這句話,老百姓都願意到醫院去,我們可以用量化數據來説。
我們這一輪醫改是2009年啟動的,2008年我們全國的診療量是49億人次,到現在已經過了78,甚至達到79億人次了,上漲速度超過了60%。我們國家的醫療服務量,每人平均服務量比美國還要高,美國的醫療程度是比較活躍的,中國的每人平均服務量已經超過美國了。一方面,醫生很累,醫生一上午要看20、30,甚至要看50個病人。
中國網:
通過這種機制的建立來逐步地改變老百姓看病就醫的習慣,往常大家得了病之後,首先想到的是去大醫院,慢慢的通過這種機制的建立,引導百姓們首先去基層就診。説到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家庭醫生了,關於家庭醫生報告中也有專門的論述,提出“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的地市”,推進的速度很快。如何保證服務落到實處?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點是什麼?各地在推進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吳明:
形成一個惡性的迴圈,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下一步重點要通過醫聯體的建設,要打破這樣一個惡性迴圈,關鍵是建機制。第一個,怎麼能夠建立調動基層醫生提供服務的積極性?他有了積極性以後,他就會想辦法吸引病人,提供好的服務,也會努力的去提高服務能力。否則,他要是沒有積極性,你現在光大醫院支援基層,包括培訓基層醫生都很難奏效。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怎麼改變公立醫院目前做大收入的運作模式?剛才姚司也講到了,通過一些綜合的措施促使公立醫院控製成本,這樣它就願意放。
第三個,怎麼能夠建立一個上下聯動機制。現在很多地方推進的通過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人頭付費,龍頭醫院,包括您剛才提到的三級醫院他來掌握這個醫保資金,但是結余是幾級醫院可以進行分配,這樣就調動了大醫院控製成本的積極性。一方面,他有動力控制他自己的成本;另一方面,他也有動力去培訓基層的醫生,提高他們的能力,讓病人盡可能地留在基層。這樣成本控制得好,他們就有結余,其中一部分就可以進行分配,這也是目前建機制的一種方式,也能夠充分調動大醫院參與醫聯體的積極性。
還需要一些配套的措施,比如説怎麼能夠採取措施吸引患者到基層去利用基層的服務,現在很多地方做的是給基層醫療機構一定的專家號,你首診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到大醫院去,同時建立一些綠色通道。另外,像家庭醫生簽約,再比如説醫保的報銷比例,在基層相對高一點。通過很多的措施來吸引病人到基層去,我想通過這種綜合的措施,逐步的會一方面引導患者到基層;另一方面,建立一種大醫院願意放,基層願意接,而且接得住的機制,逐步地發揮醫聯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