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聚焦新醫改

醫保報銷難抵大病來襲 “病貴命輕”治還是不治

發佈時間: 2015-01-05 11:10:35   |  來源: 半月談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商業健康保險不可或缺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場體系完備、産品形態豐富、經營誠信規範的現代健康保險服務業。

  據介紹,商業健康保險是由商業保險機構對因健康原因和醫療行為導致的損失給付保險金的保險,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以及相關的醫療意外保險、醫療責任保險等。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1123.5億元,同比增長30.2%;2014年1月至7月,保費1005億元,同比增長51%。儘管保費每年都在增長,但健康險在整體保險市場中的份額還很小。據統計,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在總保費中的佔比不足7%,而成熟市場一般在20%-30%;健康保險支出在我國醫療衛生費用總支出中佔比不足2%,而發達國家一般在10%左右。

  當前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多方參與才是推進改革的動力。雖然我國基本醫保覆蓋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基本醫保不等於全面醫保,更不是提供全民免費醫療,要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減輕個人負擔,商業保險不可或缺。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摸索,大多通過引入商業保險來分擔醫療費用負擔。有條件的家庭和個人購買相應的商業健康險種,既是自我保障,也是一種理財。此外,通過保險公司的反向監督也是降低醫療費用的關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約束過度醫療行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保險業的銷售誤導、理賠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人不信任、不理解、不願買保險,保險意識整體較低。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現代健康保險服務業的建立,這一現狀將得到逐步改善。商業健康保險將成為基本醫保、大病醫保外,又一道保障網。

\

  引導慈善救助正能量

  近年來,慈善組織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會大病救助活動中,在大病保障體系中的表現頗為“搶眼”,慈善救助的“正能量”為貧病交加的重病患者家庭帶來了另一種希望。

  記者調查發現,如何讓社會慈善救助與政府救助“無縫對接”,讓其發揮更大效力,成為很多慈善組織和一些地方相關部門正在探索的課題。

 

   上一頁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