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報銷難抵大病來襲 “病貴命輕”治還是不治
發佈時間: 2015-01-05 11:10:35 | 來源: 半月談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織密醫保網,梯度救大病”
“基本醫保不能只管頭疼腦熱,民政醫療救助也不能救窮不救急。”這是多地老百姓的共同心聲。
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究員柳永法表示,基本醫保,已如一條滋潤土地、調節氣候的大河,發揮著保障億萬民眾基本醫療權益的作用。當前基本醫保面臨的問題是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籌資水準,充分挖掘其對重大疾病的保障潛力,將這張基本醫保保障網織得更密更牢。
基層衛生和社保官員建議,在提高基本醫保已有保障效率的同時,增設能夠滿足群眾保大病需求的普惠性多檔選擇,從單純基本醫保內切“蛋糕”轉向新增套餐,讓群眾“敢”看大病、“能”看大病,切實解決重特大疾病患者醫療費用保障問題。
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副司長陳金甫提出,提高基本醫保保障水準,需要建立穩定均衡的籌資分擔機制,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也應適度增加個人繳費比例。針對當前易産生極端個案的困難群體,民政部門基層幹部建議,應實施精準救助,加大救助力度,破解群眾看大病難題。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劉喜堂介紹,目前全國70%的縣醫療救助封頂線不足1萬元,中西部地區甚至不足6000元,對於動輒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大病費用而言如杯水車薪,“兜底”的民政救助竟然只能“保基本”。他建議進一步提高乃至取消救助封頂線,對異地就診者的報銷比例適當上調,避免花費越多,報銷比例越低的情況,切實減輕貧困群眾看病負擔。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醫療救助處處長張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方面,根據衛生部門確定所納入病種的發生率和所需醫療費用,扣除大病保險能夠報銷的部分,按照醫療救助報銷50%的比例,約需要367億元。今年,國家實際撥付的醫療救助資金僅為140億元,缺口較大。
“保障政策再完善,也難免出現極端個例,制度層面不好動,但可以通過應急性制度予以二次‘兜底’。”黃玫説,重慶從2011年開始,在市級層面建立應急醫療救助基金,截至目前救助了大病患者517人,花費資金1673萬元,每人平均3.24萬元,所救助的人員80%都不在原有政策範圍內,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