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代詩人林傑的《乞巧》詩展示了古代民間七夕乞巧的風俗,表達了古人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8月4日,農曆七月初七,正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孟蓮村那蓮街也迎來了傳統的賽巧節。這一天前後,家家戶戶要製作傳統美食和手工藝品並互相展示,進行“賽巧”。
“七夕”到來,那蓮街各家各戶將做好的手工藝品擺到門口“賽巧”。
點米畫、包糍粑、挑“七夕”水……持續了200多年的傳統習俗,營造出濃濃的儀式感和喜慶氛圍,成為連結親朋鄰里情誼、傳遞鄉愁的紐帶,更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盛宴。2014年,那蓮賽巧節列入自治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孩童們在大人的帶領下,到蓮江邊挑“七夕”水。傳説“七夕”水可給人帶來吉祥安康。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漢代古詩寫出了親人分隔、互相牽掛的心情。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無法進行集體性聚集活動,但當地群眾通過在家中“賽巧”,親人相聚,品美食、賞手藝,在其樂融融的歡聚中,傳承祖輩習俗,延續悠久文化。(記者 喬曉瑩 通訊員 滕忠)
自治區“點米成畫”第五代非遺傳承人曹文碧老師指導學生開展點米畫創作。
(責任編輯:覃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