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90後”女生鑽研傳統髮簪 精美工藝打造“頭髮上的明珠”

時間:2022-06-17來源 : 中國新聞網作者 : 劉俊聰

15日,在廣西柳州市城中區陽光100城市廣場的一處工作室內,五六名“90後”女生正在用心地製作傳統髮簪,桌上擺放著精美的點心,大家有説有笑。

覃麗華正在給髮簪銅底沾上鵝毛片。 侯蕓瑩  攝

覃麗華正在給髮簪銅底沾上鵝毛片。侯蕓瑩  攝

髮簪是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首飾,自古以來便是女子梳粧打扮的點綴之物,其古法製作技藝精細且複雜。如今,鑽研髮簪技藝成為凝聚這群愛好者的共同紐帶。

90年出生的覃麗華是柳州漢服活動小組的一員,她表示,大家都是漢服文化愛好者,而作為漢服裝扮中最必不可少的裝飾,一支髮簪的製作工藝和材料考究會對整體服飾搭配造成影響。

圖為採用純手工製作的髮簪作品。 侯蕓瑩  攝

圖為採用純手工製作的髮簪作品。侯蕓瑩  攝

起初,這些女生們會通過網購的方式購買成品髮簪,但由於在製作工藝上始終達不到搭配的要求,她們便乾脆嘗試自己製作,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女子頭髮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傳統髮簪工藝精美且考究。和生産流水線般的製作不同,這些女生們每每人平均精通一項髮簪製作工藝,並從頭到尾負責一支髮簪的製作,這樣術業專攻的製作方式讓每一支髮簪都堪稱完美。

覃麗華專注的是倣點翠工藝。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用點翠工藝製作出的首飾,光澤感好,色彩艷麗。古時的點翠首飾是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軟毛)製成。但被取過羽的翠鳥往往很快死亡,手法過於殘忍。

“現在翠鳥已是國家保護動物,我們製作的點翠髮簪均採用代用品,如染色鵝毛、同色絲帶等,成品無論是外觀還是質感,都毫不遜色于使用真翠材料製成的飾品。”覃麗華通過使用替代品的方式,讓這一項傳統的色彩重新回到世人們的眼前。

女生們正在佩戴自己製作的髮簪。 侯蕓瑩  攝

女生們正在佩戴自己製作的髮簪。侯蕓瑩  攝

團隊中的上官雪萍專門負責“絨花”工藝髮簪的製作。這位“95後”姑娘表示,絨花製作技藝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被稱為“中國非遺的珍萃”,其盛行于明清時期,諧音“榮華”,寓有吉祥、祝福之意。

“這項工藝我們會選用天然的蠶絲,並在0.15毫米直徑的退火銅絲上進行纏繞製作,每一個部件都非常脆弱。所以在製作時,最考驗的就是耐心。”如今,上官雪萍也會用加熱棒將花瓣、葉子夾平或卷翹,造型更立體,別有一番現代美感。

隨著製作技術的不斷精進,這些女生們愈發感受到髮簪中蘊含的巧思與文化。在古代,髮簪不僅是一種首飾,還是定情信物。其不同的造型也有不同的寓意,在搭配上很有講究。僅僅是製作工藝都有十幾種。

閒暇之時,女生們會聚集在這間小小的工作室內,一邊聊天一邊製作髮簪,享受難得的放鬆時光。由於使用材料和製作技藝的考究,搭配漢服佩戴時,這些髮簪金屬的光澤閃耀在發間,加上小而巧的墜飾,“高級感”滿滿。

大家一邊聊天一邊製作傳統髮簪。 侯蕓瑩  攝

大家一邊聊天一邊製作傳統髮簪。侯蕓瑩  攝

為將傳統髮簪文化傳遞,這些女生們也會自發地組織服飾巡展。展覽上,女生們畫著古典的粧容,身著各式各樣的漢服,頭戴製作考究的髮簪,這些造型吸引了不少“00後”年輕人的目光。

近期,伴隨著電視劇《夢華錄》的熱映,古風風潮再一次迎來了一輪“爆火”。作為古風愛好者,這些“90後”女生在以她們實際的方式將這段中國傳統文化延續。

“我們在製作時會參考古籍、書畫、壁畫等史料,力求將傳統髮簪的每個細節復刻。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我們應該承擔起將中國傳統手藝傳承下去的責任。”她們説道。(完)

(責任編輯:覃逸霏)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