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州市:民族團結之花別樣紅

時間:2022-06-16來源 : 人民網-廣西頻道作者 : 蒙康 蘇寒梅

日前,橫州市民族中學榮獲第五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稱號。走進該校的同心文化園長廊,民族團結知識展板十分醒目,文化氛圍分外濃厚;遠處,學校的一片空地上,正有學生排練竹竿舞,在輕快的竹竿敲擊節奏中,孩子們跟著節拍翩翩起舞;在民族手工室裏,老師正手拿針線認真地教學生們製作著繡球......這樣寓教于樂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橫州市紮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橫州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通過完善共建共事共用、深化交流交往交融、協同經濟社會發展等機制,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在全區前列,2021年再次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橫州市民族中學歡慶“壯族三月三”校園活動多姿多彩。蘇寒梅  攝

橫州鎮柳明小學開展壯鄉美食節活動。蒙康  攝

堅定“一條心”共譜團結進步協作曲

橫州市始終堅持把做好民族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體系,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統戰民宗牽頭抓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

同時,完善創建保障制度。制定《橫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五比五爭”活動考核命名工作方案》《橫縣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工作方案》等,建立和完善全市民族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民族狀況監測評價等工作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創建工作列為民族工作重要內容。五年來全市共召開研究創建會議25次,安排縣級民族工作專項經費560萬元,做到了把加強黨對創建工作的領導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該市將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培養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民族幹部,建立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業務培訓制度,提升各級幹部做好民族工作的綜合能力,推動人才成長與民族團結進步同步發展。目前,少數民族科級領導幹部佔全市科級領導幹部總數的42.7%,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少數民族幹部配備率達100%,少數民族幹部成為全市民族事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骨幹力量。

擰成“一根繩”緊扣團結進步主旋律

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橫州市各小學開展了山歌對唱、跳竹竿舞、製作五色糯米飯等豐富多彩的壯族民俗活動,將傳統民俗節日教育融入愛國教育,不僅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更有力涵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匯聚起磅薄力量。

該市以傳統節日等為契機,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教育,以“七進”活動為主要形式加強“滴灌式”宣傳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和民族知識,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課堂現場教學,在各中小學校學校開設民族政策知識課堂,促進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學內容。近年來,投入整合各項資金300多萬元在全市農村、社區、企業建設同心文化宣傳載體23個,建成橫州同心文化公園、企業同心文化長廊等,每年受教育群眾50萬人次以上。

建立傳承保護體系。該市深入開展非遺文化、“壯族歌圩”普查、整理、歸檔工作,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加強保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目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登記在冊的普查線索共計2300多條,已成功申報入選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1項,區級以上項目19項,市級以上項目22項,現有代表性傳承人中,區級6人,市級15人。《壯族百鳥衣故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並被列為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産電影推廣項目,曲藝“校椅臨江壯歌劇”等3個項目成功入選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曲藝”項目。

橫州市依託茉莉産業基礎與文化底蘊,持續深入培育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特色文化産業、示範單位,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建設中國茉莉花茶博物館等傳承基地,創新開發茉莉花系列香氛、茉莉銅鼓香包等獨具壯鄉特色和茉莉風情的文創産品,積極推進茉莉花(茶)産業與魚生、紅陶、編織、飾品、美食等民族文化産業融合發展。目前,全市獲認定的民貿民品企業6家,雲表鎮鄧圩村委下黎裏村等自然村被命名為“廣西民族特色村寨”。

鉚足“一股勁”奏響團結進步最強音

“以前的路面坑坑洼洼,外面收果的車都進不來,現在好了,政府幫我們把路面硬化了,也修寬了,我們趕集出行方便多了,農産品也比以前好賣。”説起農村公路帶來的巨大變化,橫州市南鄉鎮蔡村村民農道森難以掩飾心中的喜悅。

南鄉鎮是一個以壯族為主聚居的鄉鎮,村民大多以種植荔枝、龍眼,養殖雞鴨等為主。每年到荔枝、龍眼收穫的季節,村民只能用小型車輛往外運水果,這不僅耽誤時間影響價格,還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南鄉鎮南鄉至格木道路擴建項目已順利完工,道路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全長17.3公里,涉及7個村委,受益群眾達到13萬人。

南鄉鎮南鄉至格木道路擴建項目只是橫州市改善民生,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橫州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鄉村振興高度融合發展,持續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四好農村路、電信普遍試點服務等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項目,全市鄉鎮和建制村道路通暢率、建制村通客車率、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率均達100%,建成276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為民族團結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為促進民族團結,及時有效地化解民族糾紛和矛盾,橫州市還健全民族因素矛盾糾紛和突發事件處置等制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立健全政治引領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美治相結合的“六治”鄉村治理體系,推行“資訊化+綜治”等模式,推動民族事務治理水準現代化,健全完善“一組一會一社”等舉措,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成功打造了校椅鎮“有花好説”、雲表鎮“金有禮調解工作室”等基層治理品牌,幫助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實現民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市呈現出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蒙康 蘇寒梅)

(責任編輯:覃逸霏)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