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雲用好紅色資源鍛造過硬隊伍

時間:2022-06-16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韋鵬雁 楊尚俊

日前,淩雲縣駐村工作隊員組織青年隊員代表,來到下甲鎮彩架村紅八軍彩村突圍紀念館,追尋紅色足跡、共謀産業振興、暢談為民服務。駐彩架村第一書記黃中清説:“學習活動讓大家砥礪了黨性修養,激勵了活力和鬥志,立志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跑出好成績。”

淩雲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教育開發模式,分層次、分領域、全覆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全面加強基本隊伍建設,打造過硬黨員幹部隊伍。

高標定位,將紅色教育線路串起來。該縣挖掘利用紅八軍彩村突圍戰遺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邏樓鎮祥福村西山辦事處遺址、歌頂村“萬鳳淩色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開闢拓展對黨忠誠教育“重走紅軍路”教學線路4.2公里,縣域內形成了浩坤—弄福—彩架—平懷—加西—茶山—邏樓等連線成帶的紅色教育精品線路。同時,主動融入百色紅色教育培訓聯盟,承接區內外黨員幹部群眾279批次1.9萬人次。

特色辦學,讓紅色教育基地活起來。該縣以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為核心,挖掘浩坤艱苦奮鬥教育基地、彩架對黨忠誠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加西平懷鄉村振興示範培訓基地、浪伏淩春茶山“兩山理論”實踐現場體驗基地4個基地獨有資源,深入挖掘紅八軍突圍、西山辦事處建立等紅色故事20多個,培訓全縣黨員幹部5200余人。

資源整合,讓紅色教育品牌實起來。該縣通過講好紅色故事、唱好紅色歌曲、做好紅色宣傳、走好紅色路線、用好紅色基地“五個好”方式,全面梳理縣域範圍內黨的發展歷史脈絡,整理紅色史實資料20萬餘字。圍繞“黨旗領航·鄉村振興”黨建示範帶各現場點,結合桑蠶、油茶、茶葉等特色農業産業發展,形成全域紅色教育特色品牌。今年以來,共有2.3萬餘人次黨員幹部群眾到紅色教育精品線路接受教育。(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楊尚俊)

(責任編輯:覃逸霏)
文旅活動 Tourism Vllage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