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號角再起

發佈時間:2024-03-18 10:35:00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在“三北”六期工程期間,興安盟將全面完成404.91萬畝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在科爾沁沙地上鐫刻綠色奇跡。

戰鼓聲聲催奮進,旌旗獵獵滅黃沙。當春風從興安嶺上吹過,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戰鼓”又一次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擂響。

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花燈嘎查是科爾沁沙地的最北端,也是興安盟“黃”“綠”交鋒的主戰場。3月17日,興安盟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好腰蘇木戰區在這裡全面開工。

興安盟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好腰蘇木戰區開工現場

地段整理、打點挖穴、苗木運輸、沙障設置、原材料準備等春季造林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1200多名幹部群眾向沙地集結,鎖黃沙,植新綠,構築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今年我們將拿出大會戰的氣魄和超常規的力度,開展科爾沁沙地‘滅黃、增綠、治白’三大行動,完成5.9萬畝黃沙裸露地塊殲滅任務、17.15萬畝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和13萬畝沙地光伏治沙任務,實現科右中旗‘全域滅黃’。”科右中旗委書記蔡寶軍用鏗鏘的話語,釋放出全力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工人正在設置沙障

治沙、致富同抓,生活、生態同榮

位於大興安嶺山脈和松嫩平原之間的興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體屏障,坐落在東北森林帶和北方防沙帶的交接處。茫茫林海和漫漫黃沙在這裡,進行著“綠”與“黃”的殊死搏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興安盟把保護興安大地的綠水青山擺在了極端重要的位置,積極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和“三北”等重要生態工程建設,逐步形成了防沙治沙、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重點濕地保護的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模式,累計治理沙化土地210.09萬畝,沙化土地面積自2014年的615萬畝減少至2023年底的404.91萬畝,1/3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系統明顯恢復和提升,實現“綠進沙退”。

1200多名幹部群眾向沙地集結,構築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成績面前,興安盟人清醒地看到,興安盟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連片明沙猶存、流動沙丘未穩、鹽鹼地侵蝕溝交織疊加、耕地沙化仍在蔓延、治理不系統碎片化、禁牧不徹底、過牧尚未根治等問題依然存在。

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花燈嘎查的5000畝半流動沙丘地帶,一垛垛幹稻草和草捆繩碼放整齊,伴著陣陣轟鳴,拖拉機、打坑機、鏟車等大型機械正在忙著劃線、開溝、鋪草、壓沙,幹了20多年林草工作的羅春梅和農牧民正幹得熱火朝天。

“現在治沙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機械設備節省人工、又提高了成活率。我們在犁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研發了稻草固沙機,不僅大大提高了草方格的品質,而且一台機器一天作業面積能達到200多畝,既縮減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股長羅春梅介紹。

另一邊,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花燈嘎查西南側的空地上,一台由蒙草集團自主研發的綜合生態指揮車成為此次開工現場的治沙“利器”。技術人員正手拿勘測儀,對總面積1714畝的花燈嘎查治沙項目進行植物、土壤、水質、氣候等數據實時採集,並通過智慧化系統分析,生成有針對性的治理方案。

工人將設置沙障所需的蘆葦卸車

“以工代賑”的方式增加了造林群眾的收入,也吸引了更多的周邊農牧民和造林大戶踴躍加入治沙造林隊伍。

在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巴力珠日嘎查一處草木叢生的治理區,6000余畝迎風而立的檸條剛剛完成平茬作業,農牧民圖雅正在查看檸條的長勢,“我們這批檸條都是旗裏用專業平茬機處理的,現在就等著雨季了。”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檸條,農牧民圖雅滿是笑意。

“這裡十多年前是寸草不生的流動沙丘,如今不少錦雞兒長到一人多高。”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巴力珠日嘎查黨支部書記包鐵寶説,“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就像看著孩子茁壯成長,很欣慰。”

近憂、遠慮齊謀,立業、興業齊進

在科右中旗杜爾基鎮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現場,一道道溝壑蜿蜒曲折,溝壩上的石頭整齊堆砌,一排排文冠果、五角楓、檸條等樹苗迎著料峭的春風,昂首挺立,成為萬畝山嶺的“新衣裳”。展板上列舉的穴播檸條、栽植文冠果、植物封溝、溝頭防護等建設內容,凸顯出治理思路的變化。

從過去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到現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興安盟不斷探索改善治沙思路,通過實施防沙治沙、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重點濕地保護等工程項目,將制約科爾沁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的“山碎、水減、林疏、田瘠、湖縮、草退、沙進”等問題,化整為零、各個擊破,讓沙地添綠、黃沙生金。

群眾栽種檸條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咋都不會相信,守家待地兒就有錢進賬。”在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西日道卜嘎查,村民張永喜在家裏支起了燒烤攤,假日裏總是賓客盈門。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改善,這片土地上越來越多勤勞能幹的百姓吃上了“生態飯”,拓寬了致富路,鼓起了“錢袋子”。

在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布拉格臺嘎查,每年夏天都會上演一場山杏采收競賽。當年寸草不生的貧瘠荒山,竟成了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的“花果山”,每年為嘎查集體經濟創收6萬餘元。

從空中俯瞰華能高力板“風光儲”一體化治沙100MW光伏發電項目,一排排高高架起的光伏板猶如深藍色的海洋。如火如荼的風光大基地建設不僅讓沙漠變了模樣,也給興安盟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思路。

春季造林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前不久,興安盟行政公署與中廣核新能源內蒙古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圍繞科爾沁沙地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開展深入合作。

“興安盟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28億,計劃于2024年4月份開工建設,將通過‘農光牧光’模式,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鏈條,實現生態治沙與産業融合發展。”中廣核新能源內蒙古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興安盟項目公司總經理邢俊喜説。  

2024年,興安盟將大力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實現治沙、發綠電、促進群眾增收。興安盟工業和資訊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大勇説,全盟將從綜合實力、治沙經驗等方面佈局一體化工程聯合體和風電光伏項目,推動風電光伏開發與沙地綜合治理有機結合,實現新能源裝機規模90萬千瓦以及14萬畝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實施光伏治沙後,我們將引導周邊農牧民,通過出租沙地、維護光伏板、參與板下種植養殖項目等方式,實現增收致富。”興安盟林草局局長耿天良説,在“三北”六期工程期間,興安盟將全面完成404.91萬畝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在科爾沁沙地上鐫刻綠色奇跡。

(文:周新育,圖:陳曉明、王得日格、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