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上適合種植什麼作物?“飼草!”“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表示,“利用鹽鹼地發展飼草産業有巨大潛力,但亟須加強飼草育種新技術研發。”
“目前,糧食安全風險更多體現在飼料糧和飼草。”種康表示,一組數據顯示,居民膳食結構中蛋白類食物增加是剛性需求。過去30多年中,膳食中主糧降低22%,肉蛋奶增加18%,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美國動物飼料近70%來自飼草,而我國不到20%,其餘依靠穀物來支撐,導致飼料糧在糧食總量佔比超過半數。
但有限的耕地資源決定了飼草種植不能“與主糧爭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明確要求“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加快選育耐鹽鹼特色品種。
近年來,一些省份發展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燕麥、草木樨等耐鹽鹼優質飼草種植,取得積極成效。
種康專門提到了中科院生態草牧業先導專項團隊開展的萬畝“濱海草帶”種植示範基地,不僅研發了不同鹽分梯度下多個種植模式,構建了鹽鹼地草牧業生態迴圈鏈條,在增加經濟收益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環境效益。
數據顯示,在山東東營,已經篩選或選育出150份甜高粱、長穗偃麥草等耐鹽(0.3%-0.6%)飼草,研發出耐鹽節水等生態綠色栽培技術和青乾草、青貯草等草産品精細加工技術,服務畜牧養殖降本增效,如甜高粱替代青貯玉米飼料成本降低30%-50%,推廣種植各類飼草5萬畝,經濟效益提高了52.38%-69.05%。
有了成功的試驗,種康建議,推廣“以種適地”東營模式,整合創新發展不同區域鹽鹼地草牧業。
“建議農業農村部出臺政策,在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典型鹽鹼區域推廣東營模式,針對不同鹽鹼地類型和水土條件,提出鹽鹼地差異化利用模式,並會同地方政府和科研機構共同推動草業與牧業協同的産業發展戰略。”種康説。
同時要“以水定地”,破解中重度鹽鹼地利用資源約束。種康還建議充分發揮國家級科研機構的優勢力量,破解中重度鹽鹼地利用受資源約束的問題。制定“以水定地”的鹽鹼地綜合開發和治理規劃,明確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政策。
同時,種康強調要部署耐鹽鹼飼草分子育種科技平臺和基礎研究專項,加強飼草生物育種創新。“目前我國僅有657個國審飼草品種,且適宜鹽鹼地等邊際土地的飼草品種尤為匱乏。另一方面,飼草育種技術總體上遠遠落後於作物育種水準,飼草育種技術高起點發展需要相關基礎研究支撐。”
種康還建議設立育種導向的飼草/牧草基礎生物學重大專項,加強育種技術與資訊化手段有效結合,創新飼草設計育種科技體系,培育具有高耐逆特性的飼草革命性品種,實現育種“新的綠色革命”。(文: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