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壩位於“三北”工程區,是“三北”工程建設的典型代表和成功範例。陜西省林業局原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昝林森委員長期工作在陜西省,在調研走訪過程中,將目光聚焦到了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界處的陜西省吳起縣和甘肅省華池縣、環縣。
“該區域海拔在1100—1800米之間,屬半乾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9℃左右、降水量300—650毫米,與塞罕壩大致相似。現有林草面積118萬公頃,現有造林綠化空間42萬公頃、沙化土地17萬公頃,其中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2萬公頃,既有較好的造林種草基礎,也擁有較大的綠化空間,具備打造新時代‘塞罕壩’的客觀條件。”昝林森介紹。
三縣位於“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中黃河“幾字彎”攻堅區腹地、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銜接區,是阻擋北方、西北風沙向南入侵路徑的前沿區,是黃河中游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重點區,也是構建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區。推進三縣山沙聯防聯治、打造新時代“塞罕壩”,是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同時,三縣礦産資源稟賦良好,煤炭、石油等資源豐富,既可提供一定的地方財力支撐,又為吸引能源企業參與建設創造發展潛能。該區域曾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進行生態建設是不忘初心、回報老區的具體行動。三縣地方黨委、政府的幹部職工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當地人民群眾有重視造林種草、熱愛生態建設的傳統習俗,擁有紮實的幹部群眾基礎。”昝林森認為。
他建議,以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為載體,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主攻方向,以“三北”工程六期重點項目為抓手,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探索山沙聯防聯治路徑和模式,在該區域打造新時代西北地區“塞罕壩”,為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提供示範、樹立樣板。(文: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