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肉牛産業第一重鎮”如何建?邢界紅代表為通遼代言

發佈時間:2024-03-06 17:06:32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就扶持通遼肉牛産業提出建議.

中國網3月6日訊(記者 蘇文彥) 遼闊的科爾沁草原天藍草綠、風景如畫,廣闊的耕地、充足的日照、良好的生態環境,共同造就了“科爾沁明珠”——內蒙古通遼市的農牧業發展優勢,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內蒙古“糧倉”“肉庫”。 

科爾沁草原上的牛群(攝影:張啟民)

特別是通遼地處“黃金玉米帶”,依託地理優勢形成了肉牛産業的良好養殖傳統和雄厚發展基礎。上世紀50年代,通遼開始開展肉牛品種改良選育,培育出了種群規模龐大、遺傳性能穩定、體貌特徵一致、肉用性能突出的“通遼肉牛”。

肉牛養殖場(攝影:張力軍)

2023年,通遼全市肉牛存欄、育肥分別達385.8萬頭和31.5萬頭,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肉牛全産業鏈産值達404.9億元,“通遼肉牛”品牌價值達267.8億元,居全國畜産品區域品牌首位。 

2023年8月,通遼發佈“通遼肉牛”集體商標及“通遼肉牛 悅享全球”品牌廣告語(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

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通遼建設全國肉牛産業第一重鎮”,同年8月,通遼市發佈《通遼全國肉牛産業第一重鎮建設白皮書》,更加全面、系統地謀劃肉牛産業高品質發展。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丁海濤)

正在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就扶持通遼肉牛産業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一是進一步加大肉牛種業建設支援力度,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世界級肉牛種源基地,加快良種變産品、繁育成産業,帶動北方乃至全國肉牛産業跨越升級。

二是擴大“糧改飼”補貼範圍和畜牧良種補貼範圍,依據《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將青貯玉米、青貯飼料等逐步納入“糧改飼”補貼範圍,保障優質飼草料供給。同時擴大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項目覆蓋範圍,進一步提高優秀能繁母牛養殖比例和架子牛供給數量。

青貯飼料收割(攝影:張勝軍)

三是加大資金支援、金融保險及補貼力度,如將肉牛保險納入國家補貼範疇,對肉牛養殖、育肥、屠宰、加工等給予貸款貼息支援等,以進一步分散養殖風險,促進肉牛全産業鏈提升。

四是加大牛肉精深加工扶持力度,鼓勵招引精深加工企業,研發生産牛肉製品、預製食品、副産品及生物制藥等高附加值産品。

五是加強對進口牛肉的監管力度,加大牛肉國家儲備力度,保護國內肉牛養殖戶正常效益,維護食品和糧食安全。

琳瑯滿目的牛肉製品(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