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以滾燙的“民生溫度”書寫溫暖答卷

發佈時間:2024-03-06 16:59:33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是各級黨委政府最深處的牽掛,更是各級黨員幹部孜孜不倦努力奮鬥的方向。

為全面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的“六個工程”重點任務,興安盟聚焦“溫暖工程”,積極開展“暖心送福、暖心送煤、暖心服務、暖心提標”四項行動,用心用情把“暖”字寫細寫實,確保每一份溫暖都能直達困難群眾的心坎兒上。

“你看,2月份低保金到賬829塊錢,這個‘幸福碼’上都顯示了。”近日,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王女士高興地説。王女士的父親王振今年73歲,因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過去若想了解低保金髮放情況和救助政策,就得到所在社區諮詢。如今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就能看到相關資訊。

工作人員到困難群眾家中懸挂“幸福碼”

截至目前,興安盟民政局為全盟98949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建立了專屬二維碼,將救助申請、救助政策、救助資訊等搬到“碼”上,實現救助申請“碼”上辦,救助政策“碼”上知,救助資訊“碼”上看,受助情況知曉率“碼”上反饋,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冬季供暖是保障民生的頭等大事。2023年冬天,一輛輛大卡車行駛在興安盟的街頭巷尾,將“暖心煤”送到群眾家門口,讓老百姓的炕頭熱了起來,心頭暖了起來。

工作人員為王明一家送去“暖心煤”

“這真是把溫暖送到家裏也送到我們心裏啊,感謝黨和政府時刻牽掛著我們。”王明激動地説。

家住烏蘭浩特市新城街西白音嘎查的村民王明和妻子都患有重疾,兩人無確權土地,生活僅靠低保金維持,冬季取暖成了他們的難題。面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其送去了一噸“暖心煤”,解決了王明一家的燃“煤”之急。

入冬以來,興安盟共開展困難群眾走訪摸排工作11145人次,對362戶取暖困難家庭給予臨時救助,累計發放“暖心煤”189噸,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為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生活需求,興安盟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人員為低保、特困供養人員中的失能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體提供到府護理、康復訓練、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等服務,形成了“物質+服務”救助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困難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包大爺開下門,我們來給您檢查身體啦!”聽到熟悉的聲音,包雙喜趕緊打開門,將工作人員迎進家裏。

工作人員為包雙喜洗腳

“包大爺,今天身體好些了嗎?”工作人員一邊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一邊忙活起來。家住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阿拉坦花嘎查新屯的包雙喜老兩口均為低保對象,因他本人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工作人員便定期到包雙喜家中為老兩口提供健康監測、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理髮等服務。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接續奮鬥的新起點。興安盟將持續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工作,完善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在開展好困難群眾“暖心”四項行動的同時,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城鎮事實困難人員實施以最低生活保障、急難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社會力量救助、困難職工救助8項救助制度為主體,兜底應急保障專項救助為補充的“8+1”綜合救助,以滾燙的“民生溫度”和紮實的“政策厚度”書寫困難群眾生活的溫暖答卷,不斷推進興安盟社會救助工作高品質發展。

(圖/文:張昕陽、劉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