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河南”顏值有多高?

發佈時間:2022-06-10 15:37:05丨來源:中國國家人文地理丨作者: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俗稱“河南蒙旗”,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東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碌曲縣,南接甘肅省甘南州瑪曲縣,西南與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海南州同德縣毗連,北與澤庫縣相鄰,處於青甘川三省結合處,素有“青海省南大門”之稱。

河南縣縣城全景

  群山環抱的李恰如天池,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頂峰,將藍天白雲盡收鏡中。九曲黃河由此西折,將草原切割出陡峭的峽谷,將洮河、澤曲河攬入懷抱,一路放歌,奔流而去,造就了令人神往的“黃河第一灣”。險峻的黃河大峽谷、秀麗的金魚瑞祥雙魚湖、青藏高原唯一的蒙古族親王府、雪蓮盛開的吉岡山,承載著蒙旗大草原厚重的歷史,演繹著一次次盛大的“那達慕”草原盛會,流傳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英雄格薩爾王子孫後代鮮為人知的故事,傳承著虔誠的祭山轉湖習俗。

 河南縣那達慕盛會

“青海最美草原”

河南蒙旗大草原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産基地,縣境內的河南蒙旗大草原屬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場,總面積達6997.45平方千米。這裡水草豐美,是青海省生態保護最好的優質草原之一,其獨特的原生態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被譽為“青海最美草原”。

河南蒙旗大草原

  終年的雪山,展翅的雄鷹,廣袤的綠茵,柔媚的濕地,彪悍的河曲馬,高個的歐拉羊,肥壯的藏牦牛,潔白的蒙古包,華麗的蒙古族服飾,構成了河南蒙旗大草原特有的地域元素。大碗的馬奶酒,濃香的酥油茶,碩大的手抓羊羔肉,悠揚的草原民歌,印證了蒙旗大草原人民的熱情與豪放。林區、山頂奔跑的雪豹,靈動的石羊,敏捷的白唇鹿,珍稀的原麝,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請橫屏觀看下圖)

草原上的羊群

“不凍河”洮河的發源地

李恰如山

  李恰如山,位於黃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東部,是巍巍西傾山山脈的一大支脈,東起甘肅省碌曲縣尕海鄉境,西北至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幹寧鎮南境,東西偏北走向與莫爾藏阿米山平行。主峰額日宰在賽爾龍鄉境內,海拔4483米。李恰如山屬深切割高山,群峰聳立,山勢雄偉,陡峻嵯峨,峰之巔終年積雪,曜日生輝,氣象萬千。

(請橫屏觀看下圖)

李恰如山

  李恰如山被譽為“不凍河”洮河的發源地。《大清一統志》稱:“西傾山,番名羅插布拉山,近黃河自東折而西北之東岸,亙千余裏,黃河以南諸山無大於此者,洮河發源於此。”洮河源頭位於李恰如山與莫爾藏阿米山之間的代富桑溝的果多山,海拔3700米。據説,周邊有108個泉眼,泉水出而細流,流而成溪,繼而成河,河水清澈碧綠,穿過猶如三足鼎立的虎頭峰、獅頭峰、熊頭峰所形成的峽谷,水勢洶湧,曲折東流,流入甘肅省甘南州境內。因該河冬季不結冰,故稱“不凍河”。

  李恰如山山腳水草豐美,濕地內自然景觀多姿多彩。許多高原牧區特有的物種在綿延山峰中繁衍,每年有大量的白鶴、鸕鶿等珍禽到此棲息,盛夏時節成群的牛羊點綴著一望無垠的草原,猶如人間仙境一般。

(請橫屏觀看下圖)

山腳下的河流

  山南有一天池,傳説是十二龍女沐浴嬉戲的金湯池。池水清澈晶瑩,猶如一面碩大的明鏡。池中山影倒懸,鮮花簇擁,珍禽戲水,情趣盎然。

李恰如天池

高寒濕地樣板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青海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是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位於黃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中部,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河流、草甸、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等地貌類型,總面積423平方千米,濕地面積為138.2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32.67%。氣候類型為高原大陸性氣候,屬高原亞寒帶濕潤氣候區。區域內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洮河源濕地可劃分為2類6型,2類即河流濕地和沼澤濕地;6型指河流濕地類包括的永久性河流濕地和季節性河流濕地,沼澤濕地類包括的沼澤化草甸、蘚類沼澤、草本沼澤及灌叢沼澤。

洮河源濕地公園

黃河奇觀

九曲黃河第一灣

  黃河自青藏高原沿西北至東南方向蜿蜒徘徊,其著名的“九曲黃河第一灣”正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黃南境內黃河流域,高山聳立,松柏茂盛;水流湍急,氣勢磅薄;石壁綿延,岩洞不絕。這為蒙旗大草原,以及“蒙旗三寶”——河曲馬、歐拉羊、雪多牦牛提供了絕佳的天然生態。

九曲黃河第一灣

黃河上游峻險之最

寧木特大峽谷

  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的黃河,自西向東迂迴曲折,在青海、甘肅、四川三省交界處與洮河、澤曲河匯合,兩岸山地受河水劇烈沖刷,由此形成壯美的大峽谷——寧木特大峽谷。寧木特大峽谷位於黃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寧木特鄉境內,是黃河上游峽谷中最險峻的峽谷之一。峽谷全長60千米,谷深200余米,河水落差近百米,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在這裡,兩側的高山被河水深切,山岩峭壁陡立,河中礁石叢生,跌水漩渦不斷,急浪險灘相接。陡峭的石壁上有許多天然岩洞,傳説這些岩洞是苯教的藏經地和古董存放處,曾發現恐龍化石等。

寧木特大峽谷

高原上的喀斯特

聖湖仙女洞

  這裡的一湖一洞被當地人合稱為“聖湖仙女洞”。

  聖湖位於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南部45千米處的吉崗山北麓,是一處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的沼澤湖泊,湖中原有3眼泉水不斷噴涌,匯而成湖,出而漫流,形成湖周圍的沼澤。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一世嘉木樣活佛應察罕丹津之請由藏東返籍今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建寺,途經吉崗山北麓,在湖水所在地尕海灘留宿一日,與迎接他的僧俗一起誦經祈禱。此後,每年4月,生活在週遭的人們都會來這裡誦經、膜拜、轉湖,平時遇有病痛災禍,也來這裡磕頭、“煨桑”(意即“祭祀”),祈禱神靈降福祛災。

(請橫屏觀看下圖)

聖湖

  仙女洞是位於吉崗山深處的天然大溶洞,在聖湖西北側4千米處的烏爾哈特溝(意即“卷軸畫之處”),屬原生態洞穴。民間傳説,此洞是蓮花生大師的造化。全洞由山門、門庭、天窗、前廳、中廳、後廳和走廊組成,其中還有不少庭堂宮殿。仙女洞幽深奇特,神秘莫測,至今尚未探明深度。

  部分圖文摘自《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黃南》

   (來源:中國國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