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舌尖安全” “蒙字號”更綠更優

發佈時間:2022-06-06 11:47:03丨來源: 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韓雪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在監管制度、模式上加速創新,農畜産品監管體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農畜産品品質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守牢“從田間到餐桌”安全防線,內蒙古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務實舉措,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99.4%!這是2021年內蒙古主要農畜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這一令人欣喜的數據,證實了“産出來高品質、管出來安全感、帶起來競爭力”聯動效應顯現,這讓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底氣更足。

産出來的高品質

扎賚特大米,一粒有身份的大米。

興安盟扎賚特旗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重要的水稻生産基地。全旗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扎賚特大米是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用標企業已經達到26家。

走進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一排排嫩綠的秧苗為鄉間稻田披上了一抹抹新綠,站在田邊放眼望去,連片綠油油的稻浪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水田村,扎賚特旗魏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魏建明正在田間觀察秧苗。“你看,這是我們自有的水稻種植基地。為了保證大米的‘純潔’,全部使用農家肥,並進行人工除草、物理殺蟲。蟹稻、鴨稻共育的原生態種養結合田間管理模式,讓我們種植的水稻品質更加綠色。我們嚴格按照有機生産的標準制定了生産流程,今年已經是有機農業轉換期的第三年,有望很快獲得有機認證。”魏建明説。

産品“綠不綠”,源頭是關鍵。2021年,農業農村部公佈第一批100個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好力保鎮水稻成功入選,標誌著該地在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上取得了成效。

正本清源,不只扎賚特旗在行動。內蒙古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強化培育認證,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蹄疾步穩。

——成立9支農牧業重大協同推廣團隊,組建40余個科技小分隊深入生産一線,推廣玉米淺埋滴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等綠色高效技術350多項;

——加強農藥監管力度,嚴格落實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推進農藥減量化,指導生産者落實安全生産間隔期,加強科學安全用藥宣傳;

——嚴格健康養殖管理,督促生産主體健全養殖檔案,強化生鮮乳、生豬屠宰環節監管。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加強用藥管理。實施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督促養殖主體嚴格落實休藥期規定;

……

産出來的高品質。各行業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配合,全力推動內蒙古農畜産品進入市場前的全程品質可控。

成色增綠,品質提優。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內蒙古在促進農牧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展現出“內蒙古味道”的綠色基因。

2021年,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233個,新列入名特優新農産品155個,總數分別達到2046個和429個,佔全國的14%和19%。名特優新農産品總數全國排名第一。綠色有機産量達599.65萬噸,年增幅7.35%。

管出來的安全感

提取樣品、加工、放入浸提劑、吸取提取液、依次加入酶液和顯色劑、比色、讀取抑制率、判定是否合格……對阿榮旗農畜産品品質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説,這樣的速測流程不僅僅是一項司空見慣的日常工作,更是守護農畜産品品質安全的重要環節。

“檢測中心設有光譜室、色譜室、前處理室等18個檢測室,配備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度計等儀器80套,檢測範圍涵蓋土壤、肥料、農産品農藥殘留三大類、39個項目,是2018年獲得自治區雙認證的檢驗檢測機構,也是農業農村部耕地品質標準化實驗室。”阿榮旗農畜産品品質安全中心主任陳麗傑介紹説。

科技説話,讓農畜産品品質安全“曬”在陽光下。該中心開展農畜産品品質安全風險監測及預警,邁出了農畜産品品質安全由單一過程式控制制管理向前端控制管理的步伐。

“購買到優質、安全的農畜産品已經是當今消費者的普遍要求,群眾尤其對農藥殘留、營養成分等方面更加關注,這就對農畜産品品質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鞭策農畜産品檢驗檢測和品質安全管理進一步提高技術水準,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守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陳麗傑説。

護航農畜産品品質安全,發力的不只是科學技術,還有保持持續高壓態勢的監管力度。

2021年,內蒙古在99個旗縣區的2739個種植養殖場、合作社、企業及農牧戶中抽檢樣品4.1萬批次,超計劃1.2萬多批次。還制定了“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對問題比較突出的11個品種開展專項整治,出動執法監管人員1.2萬人次,檢查生産經營主體3889家次。

以“智慧監管”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內蒙古利用農畜産品品質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與服務平臺,首次將2.3萬個生産主體在系統中備案登記,並對生産主體賦予追溯碼,實現“一主體一追溯碼”。同時,還將全區已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的生産主體全部納入系統實現線上管理,通過下載“生産主體生産過程管理資訊系統APP”,推動落實“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管理”,確保農畜産品來源可查、可追、可控,把“追溯”進行到底。

帶起來的競爭力

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農畜産品帶著“健康碼”上市已經不是新鮮事兒。

“我們給帶追溯碼的承諾達標合格證起了個‘健康碼’的別名。別看這只是一張薄薄的合格證,但作用可是大著呢,咱們賣東西更有底氣了,消費者對我們的産品也更認可了。”聊起合格證,晏安和橋香蜜瓜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張建軍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

作為農畜産品品質安全縣,2020年五原縣加大了國家追溯平臺和承諾達標合格證的推廣力度,通過落實主體、統一樣式、備案登記、加強監管等措施,實現了農畜産品品牌建設的提檔升級。

“我們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給大家講什麼是承諾達標合格證、為什麼能取得合格證,從而增加消費者對我們的信任度,産品銷售量較去年增加了10%。”張建軍介紹説,消費者從以前依據外觀品相判斷選購産品,變為了依據帶追溯碼的農産品達標合格證來選購産品,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購買産品相關資訊的知曉範圍,也提高了購買率。

産得好還要賣得俏。一系列保障“舌尖安全”的舉措讓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品牌帶動力明顯增強,農牧民的“金飯碗”端得更牢。

內蒙古于2012年啟動農畜産品品質安全旗縣創建活動,目前共創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9個、試點單位4個,創建自治區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縣35個。

堅持“産”“管”並舉,“檢”“溯”並重,做好農畜産品品質安全“加減乘除”。內蒙古把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創建成果與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培育認證同步推動,放大內蒙古優勢特色農畜産品優質優價效應,帶動農牧民增産增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金字招牌作用充分顯現。

産品品質安全有保障,才有核心競爭力。內蒙古全力開展標準化鄉鎮站建設、網格化管理和承諾達標合格證試行等工作,不斷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縣的示範引領帶動作用。2021年,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例行檢測合格率達99.6%,比全區平均水準高0.2個百分點,品質安全水準平穩向好,讓好産品産得出,賣得好。

源頭治理提高品質,全程監管嚴控風險。內蒙古在監管制度、模式上加速創新,農畜産品監管體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農畜産品品質安全防線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