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爾幹”的美麗為學生綻放: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美多

發佈時間:2022-05-10 14:10:00丨來源: 青海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美多並沒有承襲祖祖輩輩的遊牧生活,而是選擇去當草原上的“蓋爾幹”(藏語老師的意思),甘願為上萬名學生當“綠葉”。

4月的青海果洛州瑪沁縣,清晨的寒風偶爾裹挾著雪花,寒意尚未退去。當“魚肚白”在地平線上剛剛泛起,瑪沁縣第一民族小學教師美多,一碗奶茶一塊饃急匆匆下肚後,便出門步行兩公里多,走向她鍾愛的三尺講臺。

“雖然現在的教學條件好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早起給孩子們生爐子,但老師也必須要比孩子們早到!”從成為一名教師至今,二十七年來第一個到班級門口,放學後整理完教室課桌最後一個離開已成為美多的習慣。面對2018年榮獲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隨後獲得的青海省“最美教師”、果洛州“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美多只是淡淡地説:“我和所有老師一樣,在認真的教書育人。那些榮譽是給我的,也是給所有老師的。”

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是不平凡。1974年,瑪沁草原上一戶藏族牧民家庭,迎來了一位美麗的姑娘,父親給她取名美多。成年後,美多並沒有承襲祖祖輩輩的遊牧生活,而是選擇去當草原上的“蓋爾幹”(藏語老師的意思),甘願為上萬名學生當“綠葉”,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追求不平凡之路。

上午9時許,第一節課下課鈴聲剛響起。“我先得去看看我班上的魯姆茨仁。”美多顧不上採訪,在滿樓道學生之間竄向自己所在的班級。眼前的美多已四十八歲,但扎著利索的馬尾辮,身穿一身簡樸的藏服,由內而外散發著幹練之氣。

魯姆茨仁是美多教過的上萬名學生中最特殊的一位。因為先天發育有缺陷,學習和在校生活都需要特殊照顧。自魯姆茨仁入學起,每次上下樓梯美多都要親自跟在身後守護,數學課生怕魯姆茨仁聽不懂,課後又專門做輔導。她清楚地記得魯姆茨仁第一次數學考試考了18分,但在她的心裏,這個分數比100分更珍貴。“這孩子放在我的班上,我才能放心。”幾年來,美多在魯姆茨仁身上花費的心血和精力,是其他孩子的數倍,換回來的是魯姆茨仁的一句:“老師媽媽”。

每年的教師節,美多都能收到許多曾經的學生發來的資訊,其中有走出草原在高等學府就學的學生,也有已經在工作崗位上擔任要職的公職人員。“教書育人不就是盼著他們有出息嘛!”美多享受著給祖國的“花朵”充當綠葉的過程,並樂此不疲。

“為何選擇教師這個行業?”

“因為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那本《微格教學法》的書。”

時間回到1991年,十七歲的美多如願收到青海師大附中高中部的錄取通知書。從果洛到西寧,在老解放卡車車廂裏顛簸接近兩天兩夜,美多在途中看完了《微格教學法》一書。“教學作為科學是有規可循的,作為技術是能夠通過職業培訓掌握的。教學的科學性、技術性是教學藝術掌握的基礎。”大膽脫俗的教育觀成為美多的“引路人”。

1995年,美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先後在瑪沁縣當項鄉寄宿小學、第一民族小學任教。二十七年裏奉行著“學生每一點成績都要給予肯定,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的教育原則,以“臥冰求鯉”般的傾情投入和耐心,以鼓勵和激發的方式給予了學生自信心和獲得感,學生成績始終在全縣名列前茅。

“為人師、育人才,自己必先要學無止境。”美多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如何通過察言觀色掌握自己的教學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生上課調皮,怎麼巧妙地提醒而不傷其自尊?美多在三尺講臺將研讀專業書籍與實踐融會貫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並撰寫論文在多個教育研究類學刊發表,榮獲國家級、省級的一、二等獎。

幹好一件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幹好這件事。美多就是這樣一個人,每週至少要上15至20節課從不嫌累,課後耐心輔導學生從不厭煩。遵循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工作幾乎佔去了她生活中三分之二的時間,育好人成為了她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標。正如同事們的評價:“她的全部精力好像只為學生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