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百年老屋“仲達倉”,探索“通天河邊的古代賓館”

發佈時間:2022-05-07 15:57:57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才仁當智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仲達倉”位於通天河嘎·曲登嘎布佛塔旁古渡口,是“唐蕃古道”的要津,往返官員、商隊紛紛在此歇腳、投宿、休整,稱為“通天河邊古代的賓館”也不誇張。

通天河的盡頭是崑崙山、姜迪格如、吉富山,分別是長江北源、正源、南源的初始之地。通天河東西岸被稱作長江源頭文明走廊,這裡有古代岩畫、鐵器加工、土陶、沙金飾品、農耕生産生活用品的作坊,也有出土石斧、石刀、綠松石、綴滿針孔眼般骷髏等文物的石棺墓……

從直門達渡口的“三座金橋”,沿著通天河逆水而上,我們便行進在“通天河文化長廊”。“通天河文化長廊”是打開在崑崙山、唐古拉山特殊地理單元中江河源頭文明的鑰匙。開鎖推門,古代岩畫、新舊石器、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明印記無一遺漏,有的在年代久遠的寺廟裏,有的在格薩爾藝人的神授部本裏,有的在對名山高峰的頌歌裏,有的在祖祖輩輩口傳的神話傳説裏,也有的在較為完整地存留了很多活化石一樣珍稀元素的百年老屋——“仲達倉”裏。       

“仲達倉”外墻及標識

“仲達倉”位於青海省玉樹市仲達鄉,坐落在通天河西岸的臺地上,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為三層石木土結構的藏式平頂民居。坐北朝南,四週群山翠綠、峰巒疊嶂,雲霧升騰;前方地勢開闊,通天河宛如一柄鍍銀的鐮刀,又如一彎新月,遠山如眉,平添一份滄桑與悠遠。       

“仲達倉”是青海玉樹地區古村落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是一處前承數百年先民的智慧,又凸顯當時社會發展形態特點的珍貴文化遺存。“仲”,也叫“仲巴”,藏語為“客人”之意,“倉”就是“處所”之意,言“住所”更為貼切一點,“仲達倉”就是客人下榻之處的意思。“仲達倉”位於通天河嘎·曲登嘎布佛塔旁古渡口,是“唐蕃古道”的要津,當時內地至拉薩往返官員、商隊紛紛在此歇腳、投宿、休整,稱為“通天河邊古代的賓館”也不誇張。

來到“仲達倉”,人們首先被一院片石砌就的龐大建築所震撼。這些片石多是就地取材,經過精挑細選後,又進行切割、打磨用極薄的軟泥加以固定。門窗的過梁由長石條或木棍、木板拉接,大面平整,一氣呵成。房屋的四角線條筆直,無斜歪。墻面用夾雜草刈的黃土滿抹,透顯古樸、自然。向四週觀望,這種類似莊園般的建築還有許多。這類建築的外觀特點是既有寺廟莊重、注重裝飾的風格,又有接地氣的民間創造。

歷經百年滄桑的“仲達倉”

“仲達倉”的一樓進門較小、開窗也小,主要是防止盜搶,房背面只有一處通氣口。一樓的承重墻體與多根頂梁柱子將面積逾200平方米、高約3.2米的空間撐起。每根頂梁的柱子做工考究,在原木上加裝刻鑿花卉、蓮葉、雲紋的木板,每根柱子上栓係不同生産、生活用品。有的栓係著青稞穗芒、拋索、鐮刀,有的是動物的皮張、羊拐骨。房樑4根粗細幾乎一致,椽子和柳條順梁鋪開。這些木料沒有因歷經百年風化腐糙蝕爛,附著在上面的黑色煙塵油漬似乎起了保護作用。一樓共有12間功能用途各異的房間,有栓馱牛、馬匹的牛棚馬廄,有堆放草料、牛羊糞和農器具的房間,還有守夜人的住所及一間旱廁。一樓南面有一儲藏糧食用的牛皮做的“冰箱”引人注目,據説青稞及麵粉在其中儲放二三年都不發黴變質。         

 通向二樓的木梯及護欄

二樓顯得雍容大氣,富有特色。二樓有廚房餐廳兼客廳、臥室、客房、旱廁等12間房。通向二樓的木梯不是藏樓常見的獨木鑿梯,木梯寬約1.2米,旁有一根牛毛繩以助力平衡。到達二樓口,三面立有裝飾性較強護欄,這個細節令人吃驚于當初的建造者是何等的匠心獨運。廚房的墻面鑲嵌有壁櫥,擺放著一些産自本地的筐柳和草棍編織、用於盛放幹肉、糖果、“翻跟頭”(一種藏族青稞面或小麥麵粉油炸的餅子)、茶葉和其他雜物的框籃,有紫銅質地的燒水壺、鍋及木質的酥油盒、糌粑箱等。每個臥室都是可以推拉的木門,房間裏沒有床、炕,是典型的藏式“榻榻米”臥房。在一些臥室和客房的木墻、門板上貼有大量的近代英國在印度貿易商行的標誌和商標,有的圖案依舊輪廓清晰、色彩鮮艷。                          

精美彩繪依舊鮮艷

三樓一半是房舍、一半是露臺,有一間面積20平方米的佛堂和3間臥室、客房,露臺供夏季納涼和觀望室外風景。三樓的佛堂和屋檐下彩繪非常精緻,有藏族傳統的遊龍、鳳凰、孔雀、牡丹、藏菊裝飾,也有已經歸納、提煉,講究對稱、邏輯極具美學價值的圖案。 

據史料介紹,“仲達倉”建築修建於1922年,歷時三年完成,到2022年剛好一百週年。現年75歲的才仁角丁老人是“仲達倉”最後的守望者,他介紹説:“‘仲達倉’老屋是我父輩,天賦出眾,學識淵博,精通繪畫、雕刻、木工、建築的比丘僧江雍堅參和才霍兄弟根據自家的財力和當時渡口貿易興起的實際,在原有數百年的遺址上,進一步‘重新規劃,擴建面積,地基後移數丈’原址建造的。解放後,‘仲達倉’主人將二樓和三樓的一間房提供給仲達鄉政府作為臨時辦公用房,沒有當作‘四舊’拆除。它能如此保存完好離不開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慧眼及精心保護。”         

殘留的貼畫、商標仍能喚起當年商旅輻輳的熱鬧景象

為求穩固,于第一年僅建造底樓,一天僅允許鋪墊一行基石,第二年僅修建中間樓層,第三年修建頂層。歷時3年,3層20柱的“仲達倉”宣告建成。江雍堅參不僅用墨鬥劃線鋸木裝修各房間,而且繪上各種圖案,操刀雕刻,一刀一鑿穿越時空。雖然歷經歲月,當初的匠心依舊清晰可辨。“仲達倉”修建完畢後,迅速成為當時通天河東西岸各村寨羨慕的“聖殿”,人們恍然發現,原來民居也可以建造得如此高大、雄偉、富麗堂皇,於是爭相學習借鑒。誰家出了上師喇嘛、大商人都倣此修建,漸漸風靡四方,成為通天河沿岸民居的一大景觀。

2017年,“仲達倉”被玉樹州住房建設局、玉樹州文聯、玉樹藏族古建築業協會列為“玉樹通天河古村落生活體驗區”,2020年5月玉樹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領導小組辟為“玉樹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陽光從露臺灑進走廊

“仲達倉”建築不僅外觀完整氣派,記憶體的各种家什也折射厚重的民俗風物,不愧為探索通天河文化長廊的一把鑰匙。通過考察、調研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仲達倉”,可以了解到嘎·曲登嘎布佛塔古渡口曾經的繁華與忙碌,以及唐蕃古道在促進藏漢貿易往來和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一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仲達倉”流動的是歷史文明發展的音樂,凝固的是古村落古建築在新時代受到搶救保護與珍視的樂章,更像發祥於此的卓舞,傾注了心血、堅韌和難得的毅力,展示了源頭人的聰明才智,定格了熱烈、粗狂、奔放的舞姿,凝固了源頭赤子對家鄉的摯愛和對生活的熱愛。

“仲達倉”裏殘留的富有異域風情的貼畫

“仲達倉”裏殘留的富有異域風情的貼畫

“仲達倉”裏殘留的富有異域風情的貼畫

“仲達倉”裏殘留的富有異域風情的貼畫

(文:才仁當智,攝影:更尕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