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慶陽面積最大也是最北的縣——環縣,據説當地有兩件寶,道情皮影戲和環縣的羊。一個是老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另一個則成為脫貧攻堅以及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 這幾年,一個重要的群體,在養羊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全縣總數超過600人的大學生。他們或者返鄉創業,或者轉變身份,成為年輕的“羊倌”。
如今,當地大學生養羊的故事,被編成了新劇目,進了最傳統的皮影戲,還在當地特別火。接下來就通過環縣當地的道情皮影戲,看看老區的大學生“羊倌”是如何帶領群眾念“羊經”,讓當地羊産業越來越燃。
慶陽市環縣殷家橋育肥場負責人秦澤明説:“我們有天然的優勢,700多萬畝的天然草原,100多萬畝的人工草地,環縣脫貧還是要靠産業。環縣羊産業剛起步,需要人去做。”
慶陽市環縣肉羊制種企業技術人員王鵬濤説:“我們就是一個團隊,已經配合了好長時間了,平均年齡是25歲。作為一個大學生,畢業回家就開始養羊,(父母)他們感覺就是很沒有面子。去老百姓家中,給他們講這些養殖方法的時候,老百姓還是有所抵觸的。我們剛開始去給老百姓的羊人工授精的時候,咔一下把這個羊吊起來,給肚子扎兩個洞,老百姓就感覺特別害怕,説你看你把我那羊折騰的。”
秦澤明説:“比如我把羊配完以後,兩個月後一做(B超),空懷的羊,我讓它趕緊再配,老百姓不知道啊。我把他們全部叫到我的場子裏,讓他看我的羊,然後你再想你的羊,為啥不好。就是通過這種對比,他就更容易能夠接受新事物。現在我自己是19個合作社,入股的農戶有876戶,帶動周邊的群眾人口數是1萬人以上,然後我們的羊糞也是就近老百姓買走了,咱們的糞物也是還田了,多餘的飼草也是交到我們合作社,這就一個良性迴圈,保證老百姓既能拿到分紅,多餘的資源又能給我們利用了。
慶陽市環縣木缽鎮郭西掌村黨支部書記梁俊立説:“我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圍繞著羊産業的發展,我們環縣所有的基層幹部,都要學習羊知識,隨手帶著這樣一個小本子,這個小本子上面就是有羊産業所有的政策,隨身攜帶,群眾提出一些問題現場就可以解答。”
王鵬濤説:“我們父輩養羊,繁育方面就是本交(自然交配),今天下上一隻羊羔,再隔上一個月兩個月,還有羊在産羔,但是現在經過我們人工授精的方式,它們就可以達到集中懷孕,集中産羔,集中育肥,集中屠宰。我把這個技術帶到農戶家中,讓他們接受這個,讓他們也能實現我們這種規模化的、專業化的生産。作為一個大學生,尤其是在革命老區的一名大學生‘羊倌’,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把老區的精神發揚光大,把我們所學到的,應用到平時工作當中,讓群眾的産業更加興旺,收入更高。”
梁俊立説:“老區需要我們,所以我從新疆那邊回來了,我覺得老區這塊農村天地,也有自己的一番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