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精神

發佈時間:2022-04-29 16:45:00丨來源:中國通遼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從北京而來,一路向北,來到扎魯特草原。她像一粒種子,也像一個播種者。

她心無旁騖,三十年耕耘在三尺講臺之上,在各民族孩子的心中播種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讓這顆種子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教學30年,在各民族聚居的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興隆地村,她教孩子們拼音、識字、做人,讓孩子們認識了草原以外的大千世界,讓孩子們走出草原,去尋求更廣闊的人生。

她是興隆地村小學一位普通的教師——李素明。她生於1949年,與共和國同齡。她是一位北京知青。她平凡而又不平凡。

她像一粒種子,不管種在哪都能生根發芽

五十多年前,當18歲的李素明坐著牛拉的大膠車來到他們插隊的興隆地村時,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眼前是破敗得似乎要塌架的土房,以及前來圍觀的農牧民,讓她這個來自北京的姑娘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踩著遍地的豬屎,她和其他知青住進了一位光棍的家中,第一頓飯是高粱米和鹹菜疙瘩。

她在北京的家抬頭就能看見天安門,生存環境的巨大落差,讓李素明覺得很痛苦。冬天,要到滴水成冰的水井旁打水,還有做飯燒的柴火,糧食春種秋收……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跟牧民學習放馬養牛,跟牧民一起吃奶豆腐喝奶茶,跟牧民學習蒙古語……她開始挑戰這個陌生的環境,試探著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在草原上紮下根來。終於,一個機遇來了。扎魯特旗教育局為了彌補當時師資力量的不足,決定招收一批教師。李素明覺得機遇來了,她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學習。她與另外一名知青商量,共同去參加考試。

從興隆地村到當時的旗所在地魯北鎮只有一趟班車。那一天,由於那位知青臨時有事耽誤了班車的時間,這讓李素明焦急萬分。為了實現教師的夢想,她決定步行前往15公里外的巨日合鎮尋找車輛。然而,當他們來到巨日合鎮糧庫尋找去往魯北的拉糧車,結果拉糧車都走了。

怎麼辦?這次教師的考試是李素明等了近十年才等來的一次機會,不能放棄,她心裏暗暗地下了決心。這一天,她和另外一名知青,從巨日合鎮沿著彎彎的山路,一直步行向魯北鎮進發。從巨日合鎮到魯北鎮有30多公里。即使是今天的路況,開上越野車也要行駛將近一個小時。在距離魯北鎮8公里的地方,他們兩個人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在附近小賣店買了一塊月餅充饑。一位牧民看見了他們,就説一看就知道你們是知青。當這位牧民知道他們是步行從巨日合鎮走到魯北鎮的時候,十分驚訝。兩人在牧民的幫助下找到了一輛車,終於在掌燈時刻抵達魯北鎮,趕上了第二天的考試。

那一次考試,李素明發揮出色,語文考了97分,數學考了95分,成績位列全旗第3名,她成功地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有了教師這個職業,讓她在扎魯特大草原紮下的根更深了。在那個時代裏,扎魯特是落後的代名詞,草原上的孩子特別需要知識。她走上三尺講臺,十分珍惜這個教師的崗位,她暗下決心要把全部的知識與愛播撒給草原上的孩子們。

她像一位播種者,在孩子心中種上一粒愛國愛家的種子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裏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這首“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的兒歌,是李素明當年教學生們唱的眾多的歌曲中的一首。除此之外,她常常教孩子們的還有“歌唱祖國”“中國少先隊隊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等。在興隆地村小學,李素明既是班主任,更是語文、數學、音樂、體育、思想品德教師。一天八節課,孩子們的一天,李素明都包了。體育課上,李素明教孩子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寓教于樂,通過這樣的遊戲培養孩子們團結友愛的精神。

在興隆地村小學,最難教的是一年級和五年級。一年級的孩子們都剛剛入學,一個個都像小野馬似的,沒個老實勁兒,很不好管。李素明承擔的就是一年級與五年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記住拼音字母,她創造了字母歌:“正6b,反6d,正9q,反9p,9字拐彎就念g;a字圈在北,y字樹點點,o字是圓圈,u像茶碗,e字橫半圈,ü字茶碗上有兩點……”李素明張口就來,這套字母歌,十分好記,讓孩子們迅速地掌握了中文拼音。

對於教授漢字,李素明也有自己的方法。她説,教孩子認漢字,首先就要讓他們記住偏旁部首。只有認識偏旁部首了,孩子們才能舉一反三認識更多的漢字。例如“苗”字,首先要認識偏旁部首草字頭,然後聯繫生活生産中的事物輔助記憶,她跟學生們説,在田間的地頭長有什麼啊?長有“草”,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容易地掌握了這個“苗”字。李素明説,我來自北京,我教孩子們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是我的優勢,當地有方言,遇到生字我就教學生反覆念,例如有的學生“您”與“你”分不清,我就反覆教學生什麼地方要用“您”,什麼地方要用“你”。對於發音不準的、難以記住的字,我就製作成小卡片。一上課,我就把小卡片拿出來,教孩子們這個漢字的讀音,復習這個漢字的寫法。

一粒種子的力量,培育出更多的 “石榴籽”

有一天,李素明發現霍春英不來上學了。李素明找到她的父親,,她的父親説,今年莊稼欠收,沒錢買種子,家裏實在太困難了。一個女孩子會寫個名字就行了,學那麼多幹什麼。李素明説,學費只有一塊五毛錢,要不這學費我來替孩子交吧,你只管同意霍春英來上學就行。就這樣,一個面臨失學的孩子又走進了課堂,拿起了書本。牧民巴塔家也很困難,見到李素明這樣愛學生,也打消了讓孩子退學的念頭。

對於草原上的孩子,李素明總是想辦法鼓勵他們學習。王飛家庭困難,時不時的就來找李素明,今天説老師打預防針,我沒有錢。明天來找李素明,説老師我沒有小刀了。後天又來找李素明,説老師我沒有格尺了。李素明準備了不少小刀、橡皮、鉛筆、格尺、本子這些學習用品,給需要的學生使用。李素明説,孩子們學習需要鼓勵,雖然這些小刀、橡皮、鉛筆都是些小東西,但能夠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能夠讀下去。

李素明説,當老師就不能耽誤孩子。記憶中她只請過一次假。她提前將學生們應該復習的卷子都印好,交給班裏的學習委員,讓學習委員一天發一張。在那次她唯一的一次請假中,學生們在教室都安安靜靜地做卷子,班級的秩序很好。

煤油燈下,輔導孩子們學習,是李素明下班後的常態。山裏的夜來得格外的早,夜色也格外的濃。一盞煤油燈,打破了草原上小村子夜空的寧靜。長時間在煤油燈下輔導孩子學習,李素明滿臉都是煙熏的痕跡。為了讓五年級的孩子提高成績。為了班級有一個好的教學秩序,她在班級一坐就是一天。她自己刻蠟紙,油印試卷,給學生發下去,收回來,搜尋哪方面的知識點不足。一天又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教書三十載,李素明數不清培養出了多少名學生。眼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離開身邊,是她最難受的時刻。有一首歌叫做“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姜曉麗是她的學生,如今,她也成為李素明,接過李素明手中的教鞭,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教師。

而今,曾經的興隆地小學已變成了興隆地教學點。已退休的李素明再次來到了這裡,睹物思人,追憶她在這裡工作的點點滴滴。在這裡,她總感覺,蹦蹦跳跳的孩子們還在操場上奔跑;敲響犁鏵,孩子們爭先恐後奔向教室;教室裏的朗朗讀書聲;自己正在給孩子們教授拼音……這一切仿佛還在昨天,並未遠去。她來到學前班,帶著孩子們朗誦課文,親切地詢問孩子們的父母是誰。每當有孩子説出父母名字是自己以前的學生時,李素明就高興不已。

曾經,她也想過離開這片草原。也許,沒有當年知青上山下鄉,她在北京三十中畢業後也能夠上大學,有著更好的前程。可命運之船,將她載到了遠離北京的扎魯特大草原。她沒有屈服命運,如一粒種子,在草原上生根發芽,推進這片土地的文明進程,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她一輩子教書育人,引導各民族孩子們將目光向著遠方認識更廣闊的世界,教育他們愛草原愛祖國更愛偉大的中華民族。

(記者:楊朝東  邵南  張啟民  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