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7.1級地震。地震突如其來,波及範圍3.58萬平方公里,2698人遇難、270人失蹤,受災人口24.68萬……
從救災到重建,從震後到振興,12年間,玉樹在傷與勇中重新出發,廢墟之上的玉樹涅槃重生,青藏高原的藍天下,新玉樹笑迎春風。
下面這些數字,記錄著那場救援之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人民子弟兵。
某處教學樓一角的廢墟突然因余震而發生了形變,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危險,幾乎等於送死, 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正在救援的人馬上撤出來。然而此時,幾名剛從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戰士們聽見後立刻往裏衝。
此時,余震再次降臨,坍塌的建築眼看就要往下陷,那幾名往裏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戰士死死拖住,一個剛從廢墟中救出孩子的戰士跪下來大哭,對拖住他的人説:“裏面還有孩子,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求求你們再讓我去救一個!”
此刻的場景,無人不為之掉下眼淚。
震後黃金8分鐘“亮劍”,2010年4月14日16時,地震後的玉樹縣結古鎮損失慘重,江河嗚咽、滿目瘡痍,將近3000名同胞罹難,24.68萬民眾流離失所。
2010年4月14日7時55分,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官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展開抗震救災。
僅僅8分鐘時間,武警玉樹支隊400多名官兵就衝向了廢墟之中,不顧頻發余震中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不顧危險爭分奪秒地 展開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營救。
到處都是廢墟,到處都是瓦礫,到處都是灰塵……
沒有專業的救援工具,官兵用手掏、用鐵釬挖,手上、身上都劃出了血痕、磨出了血泡,頭頂、腳下處處面臨砸傷、砸殘的危險,但誰也沒有退卻半步。
“救救我,救救我……”搜救過程中,一間搖搖欲墜的屋子裏傳來一名男孩的呼救聲,戰士謝宇毫不猶豫地衝進去,然而就在他抱著男孩跑出來的瞬間,余震突然襲來,屋子轟然倒塌,未來得及救出的父母不幸罹難。
在即將坍塌的樓房裏,在磚石頻落的危房中,官兵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衝向救人的廢墟。
8時30分,當支隊15名官兵趕到受災嚴重的西杭村救援時,強烈的余震發生了,四週房屋的殘垣斷壁開始出現嚴重傾斜,發出吱吱的聲響,不斷滾落下磚頭和碎塊。沒有命令,沒有退縮,他們全然不顧自身的生命安全,硬是救出一個個被困群眾。
8分鐘在日常生活中或許只是一個短暫的瞬間,但在災難面前,他們給了群眾生的希望。
不到8小時,3支救援隊趕到,抗震救災,速度就是生命。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震後72小時內,從廢墟下成功搶救出7856人,救活6761人,轉移22.5萬人,救出埋壓群眾2008人。
最好效果救治傷員,以飛機運送為主,汽車運送為輔,累計轉移到外地的重傷員達3109名,實施的1284例手術中截肢19人。
最優服務安置群眾,一週之內運抵災區的救災帳篷超過2.5萬頂,各類救災物資超過千萬噸,18.8萬群眾領取到生活困難補助。
2010年4月14日20:20,空軍兩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運送的第一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到達玉樹開展救援任務(攝影:譚超)
玉樹地震發生後,西寧至玉樹的航線被災區群眾稱為“空中生命線”,西寧至玉樹距離800多公里,開車約需14個小時, 空中線路僅需1個小時,是救援人員抵達災區最快捷的途徑。
4月15日,在西寧曹家堡機場,救援人員登機趕赴玉樹
“不到8小時就有三支救援隊趕到玉樹!我看到了國家的力量!”時任玉樹州紅十字會秘書長的格扎説。
在地震發生後的四日內,空軍執行抗震救災緊急空運任務,共出動各型運輸機70架次、空運救援人員1444人、車輛9台、帳篷及食品等物資780多噸。
空軍伊爾-76大型運輸機運送的第一批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到達玉樹,立即開展救援任務(攝影:譚超 )
4月22日,牧民們在隆寶鎮的救災指揮部領取救援物資。從玉樹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開始,隆寶鎮政府每天都定點向受災牧民發放救援物資。隆寶鎮下轄6個村,最遠的村距離鎮政府所在地近60公里,而最遠的牧民居住地距離鎮政府將近七八十公里, 但鎮政府一直努力將救援物資儘快發放到每一位受災牧民手中。
800多面紅旗
2010年4月27日召開的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新聞發佈會介紹,當時已有1826面黨旗、國旗等旗幟飄揚在玉樹災區。地震發生後,青海省委組織部連夜購買和趕制310面黨旗、100面國旗和330面印有“黨員突擊隊”“黨員救援隊”等標誌的紅旗,15日一大早送往災區,目的就是讓災區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一直在自己身邊。
“地震前我們也一直在給孩子講國旗的意義,但地震之後,孩子們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玉樹縣第三完全小學校長尼瑪江才説。
2010年4月26日,一位玉樹縣隆寶鎮措桑村村民在救災帳篷前露出微笑
一天包紮處理1009個病人
地震發生當天,吉拉帶著姐妹們一起包紮處理了1009個輕傷病人,轉運了36個重傷病人。由於沒有足夠的帳篷,還有56個病人住在衛生院未倒塌的院子裏。
4月夜晚的玉樹,寒風呼嘯,七姐妹就在院子裏湊合休息,互相間謙讓著唯一一件軍大衣……
草原上的“七朵雪蓮花”
助産士扎拉一直忙於接生“地震寶寶”,直到震後第26天才和7歲的兒子劫後相見,喜極而泣。
“地震發生後,鎮上的傷員陸續集中到了衛生院,後來結古鎮上的傷員也送到我們這兒,忙得連害怕的時間都沒有。”蔣曉玲説。
地震發生時,蔣曉玲已經有4個月的身孕,但為了傷員,她一次次衝進危房裏,搶救藥品,挽救生命。
2010年4月15日1時15分,夜幕中的賽馬場受災群眾安置點被新架設的電燈照亮(攝影:新華社記者 郭磊)
來電了!來電了!在青海省玉樹地區發生7.1級地震後的第17個小時,賽馬場受災群眾安置點被新架設的電燈照亮,遠在150公里以外的拉貢水電站成為點亮玉樹災區的火柴。
12年前,一場地震讓這片土地遭受重創。
12年後,時光撫慰傷痛,這裡已然重獲新生。
我們未曾忘記,在這場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團結,不忘人民子弟兵們的守護與奉獻,不忘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願格桑花更美,酥油燈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