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鄉村振興見聞:滿了“糧倉”又鼓了“錢包”

發佈時間:2022-03-16 15:33:07丨來源:中國新聞網丨作者:張林虎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一年之計在於春。連日來,在祖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無論田間地頭,還是養殖基地,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勝利村的農田裏,一台臺拖拉機牽引著殘膜回收機往來穿梭,一條條殘膜被拉扯出來,打包上車。

“我們合作社與勝利村合作,承攬了12500畝的殘膜回收任務,採取人換班、農機不停歇的方式,加班加點進行作業,爭取提前完成任務。”興旺合作社成員李瑞新説。

在興豐村千畝小麥連片種植示範園區,村民侯海旺按照春小麥播種流程,將備好的小麥種子、肥料一起放進播種機,伴隨著機器的陣陣轟鳴聲,春小麥的播種有序完成。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侯海旺在科技人員的建議下,減少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了小麥種植面積,並且將播種時間提前了10多天。

“國家對糧食生産十分重視,補貼挺高。我們村今年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了不少,嚴格按照標準化的種植模式播種,希望能有一個好收成。”侯海旺説。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以農業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四控”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烏梁素海全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加快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産品基地,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業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距離德嶺山鎮1400多公里的通遼市開魯縣黑龍壩鎮,一萬隻雞雛陸續被新主人領回了家。

“我領了30隻小雞仔,回家一定好好養,給家裏增加點收入。”黑龍壩鎮合力村村民朱起説。

他領到的雞雛是當地育雛雞養殖大戶王久成免費捐贈的。2002年,王久成開始養殖雛雞。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現年育雛60萬隻,年收入40萬元左右。

王久成告訴記者,近年來,黑龍壩鎮庭院經濟、林下養殖、特色種養殖等多種特色産業齊頭並進,有著多年養殖經驗的他很看好散養雞的發展前景,就想帶動更多村民發展庭院養殖、林下養殖,一起走上養殖致富路。

據了解,王久成通過黑龍壩鎮政府給15個行政村捐贈了總價值2.5萬元的散養母雞雞雛,統一由各村分發給有養殖意向的脫貧戶,每戶30至50隻。

王久成告訴記者,這次發放的雞雛,都是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強的優質雞苗,成活率高,長勢快,産蛋率高。

“養殖場是在鄉親們的支援下才有了今天,我也想回報他們,讓他們增加點收入。每只雞每年可産蛋200多個,按每個雞蛋1.5元計算,每只雞每年可增收300多元。”王久成説。

不但送雞雛,也要送技術。為了幫助脫貧戶把雞雛養好,王久成還向村民傳授養雞注意事項、清舍消毒、疫病防治等養殖知識,讓脫貧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據黑龍壩鎮長段冰雪介紹,該鎮將鄉村振興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發展庭院經濟和林下生態養殖産業,鼓勵老百姓生産健康、綠色、有機的原生態農畜産品。

“同時,通過電商平臺拓寬綠色農畜産品銷售渠道,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多重豐收。”段冰雪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