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全林:為沙漠治理和生態保護開出良方

發佈時間:2022-03-11 10:25:53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劉倩瑋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為沙區群眾增收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這是林草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帶著這份初心使命,馬全林孜孜不倦地為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努力著。

考察調研、蒐集資料、完善提案……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長馬全林依舊奮戰在治沙一線。“治沙是我的主要工作,沙漠是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馬全林説,今年他帶來的兩會提案,繼續聚焦沙漠治理和生態保護。

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是我國第三和第四大沙漠。雅布賴風沙口是巴丹吉林沙漠最大的風沙口,在巴丹吉林沙漠東南部和甘肅民勤北部形成3條沙帶,被形象地稱為“兩大沙漠握手”之處,並呈現加劇合攏態勢。

“兩大沙漠合攏區域的擴大,不僅嚴重影響甘肅和內蒙古的生態建設,更直接威脅到西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通道安全。”馬全林説,從2019年開始,他多次深入巴丹吉林與騰格裏沙漠合攏帶,圍繞雅布賴風沙口治理開展了詳細的考察調研。

經過3年的深入調研、認真思考,被大家稱為“沙漠醫生”的馬全林開出了遏制兩大沙漠合攏的藥方:建立合作機制,實施雅布賴風沙口專項治理工程,推進風沙口及合攏帶的綜合治理。完善荒漠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擴大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治理,建立健全金融支援機制,在産業發展中反哺治沙。強化治理科技支撐,選育優良固沙植物品種,修訂相關技術標準,構建完整的技術支撐體系。

對於治沙,馬全林有説不完的話。在他看來,改善沙區生態環境的同時,更要著力提高沙區群眾的生活品質。

近年來,馬全林帶領科研團隊積極探索培育沙區經濟作物,其中沙米是他高度關注的一種。“沙米是乾旱荒漠區特有的野生沙生食用植物,越來越被大眾接受和喜愛,但資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對野生沙米資源的過度利用,不但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而且不利於野生沙米的自身繁衍。”馬全林説。

為了解決沙米高産難題,馬全林和團隊持續開展沙米高産品種的選育、豐産栽培和産品研發,篩選出了長穗、矮化、大葉、早熟4個優質高産的沙米品係,研發了沙米燕麥脆、沙米紫薯脆、沙米小蛋糕、沙米棗糕、沙米早酥餅乾等9種新産品,已列為“甘味農産品”進行重點開發推廣。

2021年,馬全林和團隊在民勤建立了20畝試驗示範基地,指導周邊群眾開展沙米規模化種植,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同時,還在甘肅古浪八步沙林場舉辦了防沙治沙與退化林修復技術培訓班,向全國治沙一線的治沙代表、沙漠邊緣生活的群眾代表傳授治沙技術。

“為沙區群眾增收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這是林草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帶著這份初心使命,馬全林孜孜不倦地為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