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合”來生産力 “聚”出增收路

發佈時間:2022-02-18 14:30:00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韓雪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初春時節,通遼市扎魯特旗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肉羊養殖基地生機勃勃。一排排乾淨整潔的標準化棚舍內,成群膘肥體壯的羊兒時而悠閒吃著草料,時而臥倒酣睡,十分愜意自在。

“多年前,我們用傳統方法養殖,在山上隨便放羊。禁牧後,我們積極響應號召,引導村民成立了合作社。經過幾年發展,舍飼圈養養殖模式讓養殖效益逐年提高,如今1隻基礎母羊的純利潤可達2000元左右。”聯合社理事長李喜利説。

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位於扎魯特旗格日朝嚕蘇木芒哈吐嘎查,由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藥材種植合作社、農牧業機械化服務等5家合作社聯合組成。近年來,聯合社實行集約化經營,改變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以種扶養、以品牌和産業促增收”的發展之路。

日前,一個好消息傳來: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成為通遼市唯一入選案例。這也更加堅定了李喜利帶領村民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底氣和信心。

“自從跟聯合社合作養羊之後,我家一年收入達到20多萬元,生活幸福得很嘞。”牧民李吉明高興地説。目前,聯合社成員由最初的8人發展壯大到現在的600多人,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搭上了聯合社的增收致富“順風車”。

養羊是芒哈吐嘎查養殖業的傳統産業,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傳統放牧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聯合社成立後,發展模式實現了從“草場牧羊”到“建舍養羊”的轉變。

“我們在舍飼養殖的基礎上改良肉羊品種,推行更加適合舍飼養殖的雜交品種蒙赫賽恩羊。”李喜利介紹説,經過改良繁育的蒙赫賽恩羊比傳統放牧肉羊存活率高,打破了傳統肉羊品種冬春産羔、1年1胎1羔、每年出欄1次的“固定程式”,實現了1年兩胎、每胎産羔2到3隻、四季出欄,且肉質達到了世界優質肉羊的水準。

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發展的背後,是通遼市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市大力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牧場總數達到3846家,示範性家庭農牧場總數達到602家。農牧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2515家,土地託管面積達到533萬畝、流轉面積達到414萬畝。此外,扎魯特旗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品質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扎魯特旗華傑嘎查忠英家庭牧場入選第三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