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村的“馬”上致富經

發佈時間:2021-09-15 16:00:00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張慧玲 黃欣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村民依靠養馬致富了。今年,紅光村又把目光集中到了發揮馬文化特色上來——在本地開展賽馬活動。

涼風習習,秋色宜人。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紅光村馬産業養殖基地裏,膘肥體壯的馬兒們在圈舍裏瀟灑地踱著步,不時地傳出一陣陣嘶鳴聲。

“什麼叫‘窮家難當’?村集體經濟要啥沒啥,這種‘無米之炊’的日子我們過了好多年。”紅光村黨支部副書記薛鳳凱説,“村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於是,謀出路、尋突破、搞發展就成了紅光村“兩委”的心頭大事。近年來,村“兩委”四處奔忙,不是在去取經的路上,就是在學政策、問項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憑著這樣的韌勁和信念,村集體發展的思路打開了,他們牢牢把握“資源、資金、資産”三要素,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帶動等方式,邁開了破繭成蝶、迅猛發展的步伐。

“發展村集體經濟,就要打好特色牌。村‘兩委’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認真分析發展方向,綜合本地産業特點、資源稟賦、交通區位優勢和群眾發展意願後,村裏決定發展馬産業,帶領群眾‘馬’上致富。” 薛鳳凱説。

去年,國家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馬産業發展規劃(2020-2025)》,自治區出臺了《關於促進現代馬産業發展若干意見》,更為紅光村吃下了政策支援的定心丸。

2020年,紅光村以村集體作為經營主體,通過京蒙扶貧協作資金、扶持發展壯大嘎查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投入110萬元,依託紅光村眾誠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場,建立馬産業養殖基地。經過學習,了解到輕型溫血馬養殖成本低、抗病能力強、損失率低,且銷售行情好、經濟效益可觀、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於是引進輕型溫血母馬與血統種公馬進行繁育,通過代代雜交,不斷改良馬匹血統,增加其經濟價值。

“為擴大養殖規模,融合個體力量,帶動群眾致富,我們在村集體主體經營養殖的基礎上,為個體‘託管’馬匹,他們投入所需費用,我們降低養殖風險。同時,咱們的村民可以通過出力、出草料等方式入股,獲取收益。” 薛鳳凱説,這套發展方法,老百姓非常認可。

經過標準化舍飼養殖、科學配方飼喂,馬兒骨骼健壯、肌肉發達,膘情良好。如今,紅光村有繁育母馬65匹,種公馬2匹。去年,村集體出售10匹,除去人工、草料、疫病防治等費用支出,創收15萬元。今年可繁育馬駒50匹,按每匹1.2萬元計算,純收入可達35萬元。同時,馬産業養殖基地可吸納勞動力就業,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不少村民依靠養馬致富了。今年,紅光村又把目光集中到了發揮馬文化特色上來——在本地開展賽馬活動,吸引本地、通遼、赤峰、呼倫貝爾等地馬産業經營者及馬愛好者來紅光村參賽,本地特色馬産業的名氣迅速打響,同時也擴大了本村馬産業市場。

如今,紅光村的馬産業還在馬不停蹄地向前發展,圈舍規模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鍘草機、粉碎機等機械設備也在逐步完善。下一步,村裏會繼續依靠馬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依靠馬文化發展旅遊,讓群眾共用集體經濟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