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草場"帶薪休假" 生態"紅利"來了

發佈時間:2021-08-30 10:07:34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巴依斯古楞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為更好地保護和恢復草原生態,2018年春季,錫林郭勒盟出臺管理制度,對2.24億畝草場實施為期1個月的休牧。這是該盟繼2017年推出農區禁牧、沙區禁羊兩項措施後,又一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截至今年,已在2.24億畝草場進行4年大面積休牧。

  為更好地保護和恢復草原生態,2018年春季,錫林郭勒盟出臺管理制度,對2.24億畝草場實施為期1個月的休牧。這是該盟繼2017年推出農區禁牧、沙區禁羊兩項措施後,又一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

  截至今年,錫林郭勒盟已在2.24億畝草場連續進行了4年大面積休牧,使天然草牧場的牧草平均蓋度和高度以及畝均産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今年4月起,西烏珠穆沁旗組織技術人員,對全旗休牧草場進行了5次檢測。旗草原工作站高級專業技術員魯文竹介紹説:“由於連續幾年的春季休牧,對牧草萌發期和生長期進行有效保護,牧草長勢也隨之提高。就以今年5月份牧草返青結果顯示,草群的平均蓋度37%、平均高度9釐米,都比往年有了明顯提升。”

  在草原生態建設過程中,錫林郭勒盟讓制度先行,認真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將全盟2.7億畝草場納入政策範圍,劃定草畜平衡區2.2億畝、禁牧區0.5億畝。按照禁牧區“零放牧”、平衡區不超載的原則,實行政策落實與補獎資金髮放掛鉤機制加強監管,配套推進農區禁牧、沙地禁羊及減羊增牛等措施,2017年以來,連續3年全盟天然草場載畜量出現負增長,載畜量控制在合理承載範圍內。

  在此基礎上提出和實施的春季進行休牧,讓草場“帶薪休假”成為該盟在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又一重要制度和措施。從2018年開始,該盟克服財政壓力,每年投入1.68億元,對每畝草場給予0.75元補貼,在草畜平衡區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科學利用。目前,全盟草原植被蓋度較20年前提高了16個百分點,平均蓋度為46.78%,草群結構趨於優化、草地生産能力明顯提升,平均畝産乾草量60公斤,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渾善達克沙地森林覆蓋率為23.35%,烏珠穆沁沙地森林覆蓋率為26%,東部山地森林覆蓋率達23.3%,南部丘陵區森林覆蓋率為23%,全盟流動、半流動沙地面積減少334萬畝,草原沙化退化呈現出總體遏制、局部好轉的局面。同時,農牧民收入也持續穩定增加,達到了減畜不減收、增綠不增負,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真正讓農牧民成為保護生態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同時,通過嚴格落實禁休牧草畜平衡制度,不僅保護修復了林草生態,也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在錫林郭勒草原上,休牧、禁牧等恢復生態的舉措已不僅僅是政府強力推進,更成為廣大農牧民的自覺行動。“休牧不僅有利於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的轉變,更是保護草原生態的重要手段。雖然休牧狀態下增加了支出,但從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上講,利在韆鞦,更何況政府1畝地還給0.75元的補貼呢。”阿巴嘎旗牧民哈達巴特爾高興地説。

  由於連續幾年進行休牧,現在哈達巴特爾家的草場碧草如茵,植被覆蓋率高、種類齊全,草量明顯增加。

  前不久,隨著正鑲白旗最後一架運五飛機的返航,2021年錫林郭勒盟飛播任務全部完成,總面積達6萬畝,佔自治區飛播造林任務的50%。今年飛播植物種類有楊柴、沙蒿、沙米、榆樹等,主要在正藍旗、蘇尼特左旗、正鑲白旗3個重點沙源地進行作業。

  正鑲白旗林業工作站站長韓立斌告訴記者,在飛播前對項目區進行地面處理,設置生物沙障和機械沙障,以保證成苗效果,並用多效複合劑對投放種子進行包衣拌種,防止鳥鼠危害,盡力讓飛播成效最大化。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全力以赴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退耕還林還草、重點區域綠化、小流域治理、草地修復、礦山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還將60%以上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不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區規劃建設風電、光伏項目,對小散礦山礦業權期滿不再延續,以鐵腕治理為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展現新作為。

     (作者: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