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150米上的平安守護者—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2021-08-24 15:24:19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李展朋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他們遠離城市喧囂,選擇了堅守!

中國網8月23日訊(通訊員 李展朋) 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位於新疆紅其拉甫衣拉克素達坂腳下,屬於高山高寒無人區,駐地海拔4150米,距離邊境線僅30公里,扼守著帕米爾高原上最遠的一個抵邊村(熱斯喀木村)與外界的唯一通道。不僅擔負著對過往車輛人員的檢驗查緝,負責邊境轄區的巡邏管控,還有10余戶散落在邊境牧場牧民的群眾工作。

熱斯喀木村,是帕米爾高原上靠近中巴邊境的一個小山村,僅靠一條狹窄山路與外界相連。而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就佇立在村落與派出所的中間,這條路也被當地人稱之為冰達坂的“生命通道”。

2012年5月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成立以來,駐守在這裡的10余位民警和護邊員以“艱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的勇氣在生命禁區守護著外界與熱斯喀木的平安與幸福!

警務站不大  魚水情卻深似海

“衣拉克素”是塔吉克語,意為“源水”,源頭就是衣拉克素達坂,海拔高達5200米。每年5月初,達坂上的積雪開始融化,滋養著衣拉克素牧場裏水草也長勢喜人,當地的10余戶牧民也相繼轉場來到這裡牧馬放羊。


圖為民警在邊境牧場訪民情,為牧民群眾贈送高原藥品,宣傳防電信詐騙法律知識

8月19日,筆者跟隨警務站的民警一起來到這個達坂腳下的牧場裏開展入戶走訪工作。

驅車離開警務站3公里時手機便沒有了信號,通過短短一截正在修建的公路便駛入了牧民們開闢的羊腸小路,除了在山腳碎石上伸著懶腰的旱獺,不見一個人的身影。

“前面那山腳下就到,別看挺近的,車程也得半個小時”,開車的是民警努爾艾合麥提·圖爾蓀,是一名維吾爾族小夥子,在警務站已經2年了。

努爾艾合麥提·圖爾蓀今年25歲,臉曬得很黑,高原的風雪把他吹的像一個三四十歲的小老漢,皸裂的嘴唇隱約著一點血絲。

抵達牧場,牧民們就會燒好奶茶迎接民警們。“每週來都會帶些常用藥品、茶葉和糖果,給牧民和孩子們。”努爾艾合麥提·圖爾蓀説。

氈房旁有一個簡單的土灶,灶裏燃燒的幹糞冒著火花,很簡陋,仿佛跟旁邊的石塊融在了一起。“一群大男人在這邊也沒個做飯的,打點馕餅,回去的時候帶上。”牧民吾努斯·熱斯塔木説,民警們很辛苦,既要工作還要經常來看我們,孩子特別喜歡這些叔叔。

看見民警的身影,不遠處,幾個氈房裏的牧民也紛紛向這邊走來,跑的最快的就是孩子。吾努斯·熱斯塔木在氈房前的空草地鋪上地毯,擺上民警帶來的甜瓜、酸奶、糖果,大家圍坐下,與民警一起聊著今年的收成,孩子們享受著警察叔叔給帶來的小食品,歡聲笑語不斷。

挑水、和面、打馕,民警們都參與其中,一邊向牧民學習打馕的技巧,一邊聊著他們在牧場的生活。當説到孩子玩耍時不慎受傷的時候,民警臧帥已經拿出攜帶的藥箱給孩子阿麗薩•依薩木丁簡單處理傷口。

“轉場以來,我們要經常跟隨牧民們放牧,檢查牧場人員和牲畜流動情況。既守衛邊境,又幫助牧民們生産。”努爾艾合麥提·圖爾蓀一邊熟練地幫著牧民趕著牦牛,一邊給牧民講著防電信詐騙知識。“因為語言的優勢,我會經常到牧場去,走進塔吉克族牧民的氈房裏,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困難。”

溫情守哨卡  高原生命救助站

走訪結束,民警們回到執勤卡點,民警臧帥穿上裝備替換崗位上的李延慶,脫下防護服,很明顯的能看到李延慶臉上那到深紅的勒痕。

原本我想著他可以休息一會,卻不是,見他坐在桌前仔細核對當日數據。“在這不僅仔細檢查人員車輛的資訊,還要跟蹤相關人員的動態,除網路核查,要實地走訪,把一切看在眼裏,才能真正把卡子守好。”民警李延慶説。

在這裡,當群眾處於危難時刻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衣拉克素警務站的民警總會衝鋒在前,及時出現。

圖為2019年3月,民警護送熱斯喀木村去縣城求學的孩子們

2019年2月,為了幫助熱斯喀木村的孩子們打通被積雪覆蓋了20余公里上學的路。連續數日,警務站的民警們協調鏟雪車夜以繼日進山鏟雪,期間要翻越3座5300米以上的達坂,穿越多個無人區,克服零下30度的低溫,最終在3月2日下午,積雪路段終於全部打通,被大雪圍困的316名孩子們在民警和村幹部的護送下全部成功出山,按時走進校園上學。

今年2月21日下午16時,進山換勤的民警陳緒偉途徑達坂時,發現兩輛車被困積雪,無法動彈。民警了解到無人員傷亡後開始實施救援,並第一時間聯繫到達坂腳下的警務站為群眾提供吸氧和食物。車輛被困在海拔4650米的達坂上,海拔高氣溫低,積雪深度達70釐米,給救援增加了難度。民警用鐵鍬、千斤頂等工具,歷經四個多小時,最終幫助車輛成功脫困。 

這時再看民警的褲腿已結了冰,準備登車離開時,遠遠看到群眾紛紛下車向他們揮手致謝。次日,被救群眾海熱拉爾·米那瓦爾便送來了印有“頂風冒雪 抒危解困”字樣的錦旗,一直懸挂在警務室的接待室中。

圖為2021年6月,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民警在海拔5100米冰達坂疏導交通,保障過往車輛行駛安全

6月初的一天,副所長宋德江從熱斯喀木村回派出所翻越達坂時遇到風吹雪,導致交通癱瘓。後山山體不時有碎石落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事故。立即將情況通報給了警務站的民警。警務站民警帶領護邊員迅速趕赴現場指揮交通,全力確保了過往群眾的生命安全。

在海拔5100米冒著風吹雪極端天氣指揮交通,在山腳頂著墜落碎石守護山路,一邊保護人民群眾,一邊做好自身防範,在平原不是什麼難事,在這裡卻是異常艱難。

“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襖”就是這裡的真實寫照。在醫學上,海拔5000米被定為特高海拔,為障礙臨界高度,是真正的“生命禁區”“死亡雪海”。高海拔長時間缺氧,會嚴重損害健康,會出現缺氧、頭痛、聽力下降等狀況,而且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還容易患有心臟病、肺氣腫、關節炎等多種高山疾病。

在這樣的環境裏工作,每邁出一步都在突破生命極限。

今年以來,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共為107名過往人員提供了吸氧、高原藥品、熱水等服務,及時對過往拋錨的車輛救助13次,轉運産生高原反應的群眾23名。

夢想灑邊關  無悔青春當自豪

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最初建立時,僅有一間破爛不堪的彩鋼房和兩塊不大的太陽能板,十余人擠在一起工作休息,用電看天,吃水看河,一到風雪天,便成了屋外下雪,屋內下雨,外面刮大風,裏面刮小風。對此,經過多處協調,三年努力,警務站也換上新顏:住進了大房子,通長明電,有信號塔,活動室,廚房也裝上凈化水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生活環境。

圖為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上:現貌,下:建站之初)

這裡的民警和護邊員大多都是95後,最小的2002年出生。

臧帥就是一個99年出生的年輕小夥,2018年公安邊防部隊全部轉為人民警察編制。翌年,21歲的臧帥便從內蒙古錫林浩特來到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來到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一待就是兩年,也從一個略顯稚嫩的邊防戰士成長為如今的警務站站長。今年,他23歲!沒有了起初的稚嫩,給他留下的只是黝黑黝黑的皮膚和發紫的嘴唇。

初到警務站,臧帥才發現,這裡的條件比派出所的條件還要惡劣,這裡的山更高路更險。“以前見過大海、森林、草原,唯獨沒有見過高山,來紅其拉甫,我也想完成心願。”他説,“那時候,為了能跟家裏經常通聯,要舉起手機沿著山包跑,就為了找一格信號。”

在這裡,他們遠離城市喧囂,守住孤獨寂寞,他們也渴望陪伴在父母身邊,渴望去北上廣幹出一份事業。但是,他們卻選擇了堅守!

第一次去邊境巡邏結束後,“我們派出所所轄的邊境線是全國最長的,有415.4公里。”臧帥與其他地區的戰友聊天時驕傲的説,“高原的寒風真的像錐子一樣,夾著雨雪能穿透棉襖,經常就會凍得渾身麻木,鑽心地疼。”

圖為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民警臧帥和戰友們在巡邏時對邊境設施進行修繕

每一個堅守在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的民警和護邊員都曾經歷過這樣的疼。長期的高原工作,不同程度的都有一些小毛病,然而他們仍然繼續堅守在崗位上,沒有被惡劣的環境所擊倒,反而常挂嘴邊的話卻是:我們肩抗國旗爬雪山,趟冰河,用腳步丈量祖國的邊境線,多麼自豪!多麼驕傲!

圖為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民警在邊境一線升起五星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