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草種目錄(2021年)》。這是在機構改革後,國家林草局首次公佈主要草種目錄,在牧草的基礎上增加了生態修復用草、能源草、藥用草等草種類型,標誌著草種管理工作由側重於牧草管理進入到全口徑草種管理的新階段。
《目錄》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如何篩選出列入《目錄》的草種?下一步就強化草種管理還將開展哪些工作?就這些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司長程紅。
記者:《目錄》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程紅:眾所週知,我國草原面積近60億畝,大部分草原呈中度及重度退化狀態,急需大量優質草種進行保護修復和支撐相關産業發展。而從目前草種業發展狀況來看,要支撐繁重的草原保護修復任務和草牧業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我國草種供應自給率低。我國是草種使用大國,同時也是草種進口大國,2020年,全國草種采收量為3.09萬噸,而進口量達到7.69萬噸,進口量是自産量的2.5倍,目前我國草種的對外依存度超過70%。對此,業內專家高聲疾呼“進口草種能夠種出一塊草坪,但種不出一片草原”。另一方面,草種質資源保護和草品種繁育不平衡。過去,草種質資源保護和良種選育研發主要側重於牧草,現有審定草品種中,除了草坪草外,主要是以高産優質作為育種目標服務畜牧業發展的品種,鮮有專門用於生態修復的具有較強抗逆性的草品種。
我國草種質資源豐富,各類草地植物有9700多種,其中牧草種質資源就有6700多種,有必要從豐富的草種質資源中選擇一些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草牧業發展需求量大、應用廣泛、發展潛力大的草種,作為主要草種重點研究、重點推廣,加強對科研院校、草種企業的引導,提升我國草種選育、品種審定、推廣應用等工作的針對性;同時,我們考慮到機構改革後,林業和草原部門承接草種管理職能,草種管理相關制度還處於空白,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體系,逐步推動草種管理工作規範化、精細化。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研究決定公佈一批主要草種目錄。
記者:《目錄》中的草種是如何篩選出來的?
程紅:基於我國草種的資源基礎和工作基礎,我們經過反覆分析研討,對如何篩選進入《目錄》的草種確定了3條原則:
一是全面性。充分考慮沙化退化草地修復、重要飼草産業發展、城市綠化等對草種的多種需求,涵蓋了牧草、生態修復用草、草坪草、觀賞草、能源草、藥用草等多種用途的草種類型,以加強對科研院校、草種企業的引導,逐步提高各種類型草種的選育生産水準,滿足生産需要,提升草種自給能力。
二是重要性。在全面性的基礎上,重點考慮我國六大草原牧區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中不可或缺、應用廣泛、選育水準較高的草種,優先列入《目錄》。
三是前瞻性。《目錄》不僅列入目前有一定的選育基礎、在我國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草牧業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草種,也適度超前,將部分目前沒有選育基礎但具有發展潛力的草種納入《目錄》中。
基於上述3條原則,我們委託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組織業內專家學者用了近兩年的時間,以原農業部第56號令《草種管理辦法》中列出的24個主要草種,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分別確定的其他2至3種草種為基礎,廣泛吸收行業管理部門及專家的意見,編制完成了《目錄》,共收錄12科72屬120個草種。
記者:下一步就強化草種管理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程紅: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目錄》的指導作用,引導科研院校、草種企業培育沙化退化草地修復、草牧業發展、城市綠化急需的草品種,進一步提高草品種審定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我們還將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重點推進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對草種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積極推進出臺《全國草種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揮規劃對草種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二是科學佈局建設一批草種生産基地,借鑒農業南繁基地模式,依託西北地區傳統的草種生産地帶,打造專業化的草種集中生産區;推進野生草種的采收和利用,提高我國鄉土草種生産能力和自給水準。三是抓好草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完善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進一步強化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大力開展重要性狀鑒定和功能基因挖掘工作,為草種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四是抓好草種業發展的政策供給,特別是要建立起扶持草種質資源保護、草種生産基地補貼、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政策體系。五是抓好草種品質管理工作,尤其是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用種標準,探索建立草種生産經營全過程的追溯制度。
(原標題:完善管理制度,推進草種業高品質發展——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司長程紅解讀主要草種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