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見證,科爾沁的春天綠了

發佈時間:2021-05-17 13:45:00丨來源:中國環境報丨作者:張春燕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十四五”開局的第一個春天,草原上再沒有沙隨風舞的光景,火紅的薩日朗一夜盛開,草群互相攀比著長高。草原兒女的心房,就這樣被暖烘烘的、充滿朝氣的、滿懷希望的春風忽然闖入了。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以下簡稱科右中旗)的春天,是什麼時候來的呢?

在護林員眼裏,是又長高幾公分的沙棘林;

在攝影發燒友眼裏,是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翩翩起舞的白天鵝;

而在牧民的眼裏,是牛羊交易市場成交了好價錢後心中的喜悅。

每個人的眼裏,春天都有不一樣的出場方式。

2021年的春天,“十四五”開局的第一個春天,草原上再沒有沙隨風舞的光景,火紅的薩日朗一夜盛開,草群互相攀比著長高。草原兒女的心房,就這樣被暖烘烘的、充滿朝氣的、滿懷希望的春風忽然闖入了!

一次飽含深情的囑託

科右中旗地處科爾沁草原的南部、大興安嶺南麓。這裡曾有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白雲般綿延的羊群,隨著草原牧歌散落在科爾沁。300多年前,一個蒙古族王爺要修建王府,他長途跋涉後,遇到這塊寶地,便覺得眼前一亮:東高西低,靠山面水,平坦遼闊,北靠五頭山、南視代欽哈嘎湖。王府便建造在其間的平坦之地。

多年前這裡水草豐茂,幾百年後,人進草退,過度放牧、墾伐使草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貧困於是如影隨形。由於長期受制于自然地理條件和整個區域發展環境,位於內蒙古東部的科右中旗社會經濟發展水準較低,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廣,始終難以擺脫欠發達的局面。1988年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2011年,被列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水資源緊缺、土壤沙化、草場退化、自然災害頻發,農牧民靠天吃飯、入不敷出,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2004年公開數據顯示,全旗沙地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26.32%。

科右中旗政協副主席、扶貧辦主任陸拾玖一聲嘆息,“我記得大概自己15歲左右(上世紀70年代)以前,我們這裡的生態是可以的,雨水比較正常,氣候宜人。待我15歲之後,草場退化比較嚴重,漸漸地開始‘十年九旱’,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陸續發生。”

2016年6月15日,5年前的這個日子,依然清晰地印刻在陸拾玖的記憶裏。

那是慘痛的記憶。“2016年,這一年先是旱災,總算到了6月15日這一天,好不容易下雨,卻等來了水災,辛苦種下的莊稼都澇了,8月三伏天成大旱天,偏偏9月秋收前下雨。一下雨,我的心就焦慮,我知道老百姓的收成又不好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都沒了,金山銀山還守得住嗎?

2017年6月23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科右中旗作為深度貧困旗縣也參加了會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情又沉重,他説“看到一些地區還很落後、群眾生活還很艱苦,大家感到心裏沉甸甸的。”

總書記又説,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找準導致深度貧困的主要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脫貧攻堅舉措。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致貧原因和貧困現象有許多共同點。比如,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深度貧困地區往往處於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同經濟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還有一些地方處在地質災害頻發地帶,“十年一大災、五年一中災、年年有小災”,實現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實踐證明,深度貧困並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視,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工作紮實,深度貧困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這樣的話,擲地有聲,激蕩人心。總書記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深刻體察、科學判斷,道出了科右中旗生態致貧的“病根”,也指明瞭脫貧攻堅的方向。

哪跌倒就要在哪站起來!因生態致貧的窮根,就要將它狠狠地拔起。科右中旗黨委政府黨員幹部立下決心:向貧困宣戰。

舉全旗之力,啃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這塊“硬骨頭”,關係到科右中旗貧困群眾的福祉,關係到幾十萬草原兒女的未來,也關係到全自治區乃至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為此,科右中旗嚴格按照五級書記抓扶貧和“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全面推行“四包”責任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排除萬難,曆盡艱辛,在祖國北疆大地上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生態扶貧決戰。

2015年,科右中旗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僅僅過去4年後,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科右中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內8366戶、21780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重點貧困嘎查(即行政村)全部出列。2020年更上一層樓,貧困人口每人平均年收入實現14670.3元,同比增長17.9%。

一段與風沙抗爭的歷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科右中旗人都記得,春天總是和風沙如影隨形。

“4月,出門一趟,耳朵、嘴裏都是沙。”風沙大,苗也栽不活。“頭天種上,第二天就被刮走了。連天風沙,經年無收。”科右中旗牧民白吉林白乙拉一説三嘆。科右中旗的春天,並不總是春光爛漫。

2015年,中宣部開始定點幫扶科右中旗。

心中有多少深情,腳下就有多少泥土。中宣部組織調研組風塵僕僕而來,用了3個月時間踏遍科右中旗的角角落落。最後,一份沉甸甸的調研報告《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科右中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調研》出爐。報告不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牧民貧困的現狀,也勾勒出如何重建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這份極具智慧的調研報告成為科右中旗“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戰略規劃,點亮了草原深處的蝶變之路。

科右中旗是自治區興安盟唯一的牧業旗,牧民幾千年遊牧生活形成了放牧牛羊的生活方式,而不加控制的超載放牧是草原退化、風沙四起的主要根源。

科右中旗南部沙區3個蘇木、扎賚特旗北部山區8個蘇木被稱之為“南三北八”,是興安盟深度貧困的縮影和代名詞。“南三蘇木”更形成沙化集中連片區,沙化土地面積一度佔據全旗沙化面積的37.5%。“南三蘇木的土層非常薄了,羊、牛在草原上走,蹄子走過去,沙子就被攪上來了。”科右中旗副旗長鄒小舟這樣形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帶隊到科右中旗調研,來到高力板鎮,走在一片茫茫草原上,遠遠地看到一個牧民放牧的集中點,牧民經營的草場範圍全部沙化,寸草不生。草場緊挨著道路,路的另一側,草原植被茂密。以道路為分界線,對比鮮明:一邊是碧綠的大草原,一邊是沙土地。草原破壞是怎樣造成的一目了然。黃坤明俯下身,抓起一把沙,細細端詳。“沙子裏還有土,一定不能再讓沙化持續惡化。”他語氣堅定,“全旗要下定決心採取措施,走生態優先的道路。”

按照“吃生態飯”的戰略,恢復草場生態是第一要義。科右中旗下決心實施“三禁”:禁牧、禁墾、禁伐。

科右中旗按照全年和半年制定禁牧範圍,以“每日必巡查、早晚必突擊”的方式,依法懲處偷牧、夜牧等行為。成立“三禁”聯合執法工作組,長期對各蘇木、保護區及林場進行聯合執法。“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科右中旗黨委、政府圍繞“三禁”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最嚴厲的責任追究,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和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追責到底,形成有力震懾。

2018年,中宣部協調社會力量在科右中旗實施防沙治沙項目,覆蓋7個蘇木和3個國有林場,共完成檸條、沙棘栽植面積2.85萬畝。中宣部機關共捐款100萬元,在哈吐布其嘎查種下1500畝沙棘苗木,成活率均達92%以上,讓科右中旗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在“吃生態飯”的戰略指引下,科右中旗走上一條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生態扶貧”之路,為“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寫下了生動注解。

“全旗611萬畝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復540萬畝,恢復比例達到88.4%;森林覆蓋率從2014年的15.43%提高到18.0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2016年的35.17%提高到63%,天然草原草群平均高度高出同期14.62釐米;2016年以來,有沙天氣較歷年同期平均減少21天。”鄒小舟説,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治理,草原往昔的大美風光,回來了!

一場“兩山”理論轉化的生動實踐

2020年10月,科右中旗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來現場核實。專家下了車,一眼望去,湛藍的天空、綠毯般的草地,金燦燦的陽光穿過白雲。再轉個身,遠方成片的松林昂首挺胸、此起彼伏。

這裡原先是沙地啊。

專家大吃一驚,拿著手裏的衛星圖片仔細比對,“短短幾年,衛星圖片上黃色的部分已經轉綠了”。看了數據、現場,確認無疑。

可以説,科右中旗的生態扶貧,就是一場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面對“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的雙重挑戰,在加強生態修復、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如何帶動群眾脫貧?中宣部此前制定的發展戰略裏有答案:做“牛文章”。

科右中旗在落實“三禁”工作時,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建設人工草地和飼料基地,優化畜牧業結構,採取了“從散養向規模化養殖轉型”“從放牧向舍飼養殖轉變”兩大方向轉變,減羊增牛,緩解生態環境承載壓力。“通過三四年時間,扭轉了牧民散放散養的習慣,現在路邊已基本上看不到放牧的牛羊了。”科右中旗委常委、副旗長白洋介紹説。

“好的改良牛品種,下個牛犢就能賣1萬塊錢。老百姓手裏有牛,就有了底氣。”白洋進一步解釋,科右中旗通過産業政策扶持,將一二次産業資金以獎補的形式補貼給建檔立卡貧困戶買牛。貧困戶有了牛,就有了新生活的希望之種。

種子要想茁壯成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2020年5月1日,科右中旗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大廟牛市開市。

內蒙古鴻安牛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書會,在鑼鼓喧天、張燈結綵之際,心中熱潮涌動:這一切來之不易。

鴻安牛業是一家肉牛養殖交易的龍頭企業,在中宣部的協調下,趙書會帶著經驗、資源、激情來科右中旗二次創業。千里迢迢、拋家舍業,還遇到了2020年初的疫情,回不了青島的家、也進不了科右中旗城區內,在牛市的施工場地度過了難熬的時光。回想寒冬臘月的孤獨,再和老百姓臉上洋溢的幸福比,他覺得“值”!

開業當天,來自代欽塔拉林場的吳巴根,僅用一上午就售出70多頭牛;內蒙古甘華農牧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甘瑞宇果斷出手,以每頭13500元的價格一舉購入53頭牛,且對牛品質高度認可;來自廣東創五板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振華,一直關注著科右中旗的肉牛産業,實地考察後給予“三個有利條件”的高度評價:“一是天時,政策非常好;二是地利,人氣夠是做‘牛文章’的基礎;三是人和,市場人群火爆。我非常看好這裡的發展。”

2020年5月開業,至2021年4月,大廟牛市交易額突破13.2億元。

“牛市起到産業鏈中的關鍵作用。過去老百姓交易牛,要到200多公里外的通遼牛市,交易成本高,現在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能交易,省下一大筆費用。”

“我們鴻安集團進駐後,億利源集團、華陽集團等其他知名肉牛産業龍頭企業也接踵而至。今後要把這裡打造成覆蓋蒙東、輻射東北的現代化肉牛交易基地。”趙書會説。

“中宣部的對口幫扶,解決了科右中旗農牧産業發展的難題,增牛+改飼+農牧一體化,形成了肉牛産業‘種養加銷’的綠色生態農牧業産業鏈,發展日新月異。”白洋説。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生態處一位同志對此評價説:科右中旗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民”“協會+農牧民”“企業+協會+基地”等企農合作實現轉化的方式,使科右中旗的主要産出源於第一産業的生態農牧業,又高於第一産業的疊加效應,實現了産業延伸的提升。

一次以生態文旅促鄉村振興的探索

如果説生態治理打下高品質發展的基石,發展牛産業是牽住經濟增長的“牛鼻子”,那麼打造文旅産業則是激活一個地區內生動力的點睛之筆。

科右中旗發展壯大文旅産業,這個題眼抓得穩、準、妙。

民族特色書寫浩蕩歷史——作為我國北方歷史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留下濃墨重彩的歷史足跡……

壯美風景展現自然瑰麗——綿延6.2萬公頃的五角楓自然保護區,與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翰嘎利湖、蒙格罕山相連,形成18公里的扇形生態旅遊景區,是“京津冀吉遼”黃金旅遊線的重要地理節點……

牧馬文化跑出草原風情——“立足草原、放眼世界”,依託科右中旗濃厚的馬文化背景,以“國際速度馬大獎賽”為牽引,豐富草原生態旅遊形態……

蒙繡底蘊繡出美好生活——植根于本地的刺繡文化底蘊和堅實的群眾基礎,旗裏扶持自有品牌産業,創辦刺繡基地、培訓繡娘。通過“協會下訂單、免費供原料、繡工接訂單、計件算收入”模式,讓婦女巧手致富,成為脫貧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好生態孕育好風光,好風光吸引天下客。

“生態恢復了,來自北京、瀋陽甚至廣州地區的攝影愛好者近年來逐年增加。為了適應拍攝團隊需求,科右中旗政府提出旅遊的五大定位,並制定了營地制度,在不影響候鳥遷徙習慣情況下,于較遠的地方設立野營基地,供遊人拍攝。”科右中旗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巴達拉胡介紹。

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援和推動下,圖什業圖親王府景區正式掛牌“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科右中旗影視外景基地”,擦亮了影視文化旅遊的金字招牌;電視連續劇《楓葉紅了》在央視一套播出,再現了科右中旗扶貧幹部的感人故事;引入文旅産業的龍頭企業華僑城,編制文旅産業發展規劃,有效整合了圖什業圖親王府、翰嘎利湖——五角楓自然保護區、萊德賽馬場等旅遊景點;建設大劇院,通過舉辦各種大型活動,把科右中旗的知名度打得更響亮……

“你看,這是五角楓旅遊項目的産品規劃,我們已和華僑城達成合作模式,他們派經營團隊經營,也投入一部分資金,把先進的運營理念注入進來。我們要進一步開拓市場,華僑城進入後,我們的市場將面向全國。”巴達拉胡説。

“華僑城會採取主題公園的運營模式,講好我們的本地文化故事。比如,圖什業圖親王府設計開城儀式,穿著蒙古族服飾的士兵騎著戰馬走出來。王府的主院陳列百年曆史,西院講述‘繡滿時光’的蒙繡藝術,東院結合本土藝術人才,在演藝大廳唱響王府大戲。王府園林結合3D燈光秀、水上光、墻上影,再現當年的繁榮盛況。”巴達拉胡手指著文旅規劃示意圖,講述自信而又激昂,一張生機勃勃、充滿無限可能的文旅發展藍圖,在他的描述中清晰了、具體了、生動了。

當賓客自四面八方集聚科右中旗時,文化自信提升,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我是科右中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我叫娜荷芽。”留著短髮的娜荷芽,流利輕快地介紹著志願者工作,“2017年,科右中旗展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這個工程覆蓋農牧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旗、蘇木、嘎查三級帶動推進,讓脫貧典型故事分享進村、文藝志願服務進村、勵志主題電影展映進村,促進廣大群眾形成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

在科右中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一手抓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和農牧民素質提升。“群眾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生態理念不斷增強,通過脫貧攻堅的主題宣講,他們意識到黨的政策真心好。” 娜荷芽説。

一場閃耀著黨性光輝的接力跑

生態扶貧講的是政治、幹的是民生、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

這是一場誓在消除貧困的決戰,“扶貧是壓倒一切的第一任務。”黨性修養激蕩著黨員們的一腔熱血,體現在一切為了群眾的初心中。

王超,中影集團的一名黨員。2019年11月,當看到集團招募科右中旗哈吐布其駐村第一書記的資訊後,他主動報名,“作為一名黨員,我真切地想投身於國家這一偉大的事業中。”

當他來到嘎查任職後,雖然臉生,每每走村串戶,老百姓都熱情地招呼他,用當地話反覆説兩個字“來啊”,意思是“常來、歡迎你”。

這是他的上任駐村第一書記譚安東留下的寶貴財富。

譚安東來之前,哈吐布其許多村民買糧、米都要靠賒賬,等過年賣了牛羊才能還債。王超接任時,“嘎查裏的老鄉們已經能實現生活需求的財務自由了。”

此般今昔對比不勝枚舉。

“譚書記來的時候,哈吐布其村委會還在燒爐子,現在都裝上暖氣片了。”

“之前村外的沙屯子一片荒蕪,黃沙漫天,現在已被防護林固定住,中宣部捐資種植的1500畝沙棘林,已有1米多高了。”

譚書記任職期滿,人離開哈吐布其,心還在。“他對我影響很大”,王超説,“我也經常就扶貧問題向遠在北京的他請教。”

兩人交接工作時住同一個宿舍,每天都聊至深夜。這不僅是一個黨員對另一個黨員的傳道授業,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一種責任的託付。

“扶貧工作的政策一定要接續下去,一定要守護好我們種下的1500畝沙棘林啊。”譚安東囑咐。

1500畝沙棘林,每年都長高一點點。脫貧戶包額爾敦倉是護林員,每天要巡護沙棘林。他因患病致貧,2015年年收入還不到4000元,現在護林員工資加上自己養牛的收入,年收入能超過10萬元。

以前,哈吐布其作為科右中旗20個深度貧困嘎查之一,有291戶8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334人,貧困發生率為37.7%。現在,全村成功脫貧,家徒四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男人放牧、女人刺繡,這曾是科爾沁草原蒙古包裏的幸福圖景,而今賦予了新時代的意義。走進脫貧戶春英家裏,明亮的採光、潔白的地磚、整齊的佈局,紫色絲線在春英手裏翻飛著,一朵朵漸變紫色的花瓣悄然綻放。

“繡完這幅作品,能掙5000元。”春英的眼中神采奕奕。以前她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好在聰慧、能悟,靠著一雙巧手成為一級繡娘,養牛閒暇時接個定制單,年收入穩定在萬元以上。

幾年來,科右中旗將傳統的蒙古族刺繡打造為重要産業扶貧項目,刺繡帶頭人白晶瑩培訓繡工1.6萬人次,帶領289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平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

在短短幾年間,無數的黨員、幹部為了扶貧事業奉獻著、奔波著、奮鬥著。

不能忘記:

扶貧辦主任陸拾玖不打欠條借給兩戶貧困戶4萬元買牛……

脫貧戶包額爾敦倉家裏,至今把譚安東的指導員聯絡卡貼在墻上……

大廟牛交易市場規劃初期,趙書會在辦公區專門留出黨員活動室……

巴達拉胡把一個貧困員工送去上海培訓,希望他有更好的發展……

上百人自發在村口送別駐村第一書記,流著淚説:再見了……

還有:

2017年6月起開展的新時代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創新性提出“一學一帶兩轉三改”的工作重心,用蒙漢雙語將“冒著熱氣”的政策精神送到基層一線,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鄉村百姓家”;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兩委”成員、農牧民黨員等成立“帶動人”隊伍,實現結對帶動農牧戶全覆蓋,一些貧困戶“等靠要”懶漢思想不復存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週召開“雙書記周例會”,駐村第一書記和嘎查書記一起,及時解決聯繫群眾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更好地做好扶志、扶智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工作……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必須用意志、信念、奉獻、責任穿越槍林彈雨。

科右中旗全體黨員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踐行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莊重承諾。

2021年3月8日,在科右中旗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科右中旗旗長郭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告——

“十三五”期間,科右中旗累計下派315名第一書記、947名駐村工作隊員、5271名結對幫扶幹部,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8.64億元,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實現脫貧産業全覆蓋,貧困人口每人平均純收入實現15101元,是“十二五”期末的3.2倍,21780名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高品質退出貧困旗序列,農村牧區面貌、農牧民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無數的艱難、困苦,不盡的汗水與淚水,詮釋了一個執政黨的信念,一個國家的意志,一個只有在神州中國的大地上才會實施、才會成功、才會實現的扶貧奇跡!

(文:張春燕,原標題:大興安嶺見證,科爾沁的春天綠了——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生態扶貧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