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才培胸懷的山河:花草繁盛 走獸繁衍 飛鳥成群

發佈時間:2021-04-12 14:51:21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姚斌 傑拉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曾經的嘉塘草原花草繁盛,走獸繁衍,飛鳥成群,這是他們這一代人留給後世的大地和天空,未來如何,就得靠孩子們自己了!

第一次見才培,是有求而來,因為聽當地許多牧人講:“他是嘉塘草原上一隻不會飛的黑頸鶴。於是,他天天在地上和它們結伴同行,慢慢地,這些仙鶴也就接受了這個相安無事的傢夥。”

才培知道每年春天第一隻黑頸鶴落足的準確時間;知道鶴群每天早上在哪覓食,晚上在哪休憩;只要黑頸鶴還在,他每天都要和鶴群單獨相處幾個小時;他知道如何慢慢接近鶴群,而不會引起它們的反感和躁動;也因為沒日沒夜的廝守,黑頸鶴才會在他的鏡頭前起舞,在他的鏡頭後酣睡……

不知從哪天起,才培天天都在微信上發佈黑頸鶴的圖片和視頻。牧帳前,黑頸鶴的身後和遠方都是家園,它們臨風起舞,炫翎耀羽,儼然一副嘉塘主人的傲嬌模樣。

直到去年10月底,才培又發佈了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鎮的嘉塘草原上黑頸鶴種群達到700多只的消息,一經流傳,引發青海省內外媒體爭相報道,也吸引了國內動物研究機構和省州相關政府部門的目光。

淩空飛翔的斑頭雁(攝影:姚斌) 

比如今年初,他用藏漢雙語發佈的資訊是:2021年3月29日,上午8點到下午7點30分之內,嘉塘草原上有黑頸鶴368隻。

才培記錄黑頸鶴的日常行為已達4年,只要是黑頸鶴遷徙至嘉塘草原的季節,這是他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沒人知道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件事,家境貧困的他花3000多塊錢買了一台照相機,又花8000塊錢買了一輛舊普桑。就在我們見到他的那天中午,他正把紅外相機架在半山腰上,連續數小時拍攝藏野狐母子的活動情況。

玉樹地區最負盛名的兩大草原是巴塘和嘉塘,嘉塘草原位於巴顏喀拉山南麓,平均海拔4200米,腹地坐擁大片濕地,高山草甸,是長江上游河流金沙江的最大支流雅礱江的源頭地帶。才培出生於嘉塘草原,是稱多縣珍秦鎮二村的一位普通牧人。

他今年剛滿40歲,留著長髮,蓄著鬍子,臉黑得像個煤球,皺紋深得像大山的褶皺。和許多嘉塘草原上的牧人一樣,他的目光,卻清澈的像扎曲緩緩流淌的河水。

民間環保人士才培

草原上的風很大,我們裹緊外套,席地而坐,前方就是黑頸鶴棲居的高山草甸和濕地。自幼生長在嘉塘草原,才培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他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卻是他們的全部。

那是2010年春天,才培像往常一樣放牧,但令他憂心的是,近些日子,草原上的一些牛羊總是離奇死亡,他一直在尋找答案。

後來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答案。正常情況下,一頭牦牛被狼群咬死,本該屍骨無存,但他走近一頭牦牛的屍體時發現,內臟保留的較為完整,當他剖開胃臟時,裏面竟是一堆塑膠。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把注意力投向非正常死亡的牛羊,結果再次證明了他的判斷,就是這些塑膠垃圾導致牲畜的死亡。

從那時起,在珍秦牧區廣闊的草原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身影,他不辭辛勞、不避風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俯下身子,用他那雙粗大的手,撿拾起每一個飲料瓶、垃圾袋,他用繩子把它們串在一起,纏滿腰間和脖子,即便泥水濁物順著他的軀幹流淌……

每當旭日東昇,才培會開著家中唯一的一輛四輪車,沿公路撿拾垃圾。從這個牧帳撿到那個牧帳,從日出撿到日落。如此往復10年,才培已記不清到底撿了多少塑膠袋、尼龍繩、破麻布、廢鐵皮、飲料瓶和玻璃罐子。反正每撿滿一車鬥垃圾,他就會在車座上休息一段時間。在才培看來,嘉塘的遠山和近水,終有一天會如藍天白雲般凈澈。

直到2016年,那輛破舊的三輪再也不能馱著他爬上草山,失去耐心的它時常冒著黑煙趴窩在路上。無奈之下,才培花了很大工夫説服妻子,申請了一筆貸款,再加上家裏不多的積蓄,買了一輛新的三輪農用車。

妻子為此埋怨:“你不出去掙錢,還花光了家裏的積蓄,後面的日子怎麼過。況且你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要是累病了,又咋辦?”才培紅著臉大發脾氣:“我病了,只是一個人;草原病了,你、我、牛羊,還有很多生命都會生病的……”

這是才培對草原最質樸的情感,它像一萬根針紮在妻子和5個兒女的心頭,草原是牧人的生命,一個失去了草原的牧人,就算活著,也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義,一時間,妻子泣不成聲!

每年的賽馬節,嘉塘草原牧帳如海、人流如潮,這時卻是才培一家最忙的時候,不是忙著看賽事,而是忙著收集垃圾。

才培説,“那些天,看別人的孩子,都穿著乾淨漂亮的衣服,吃好的,喝好的,玩得那樣開心。可我的孩子穿著臟臟的衣服,在場地上低著頭撿垃圾,身上臟得看不下去……”説到這裡,才培一時紅了眼睛。

此刻,不難想像他心中的酸楚和憐惜,十年如是,作為一個父親,他為此吞咽了多少淚水?

前些年,才培最小的孩子才4歲,自己走路都跌跌撞撞,卻跟著哥哥姐姐,嬉笑著在草場上撿垃圾。現如今,大兒子更求達巴已經19歲了,小女兒更求拉毛長到了9歲,5個孩子的週末、假期還有節假日,都是跟著父親,在草原上“拾荒”。

才培一家(圖片來源:稱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但今天,孩子們已經不再埋怨爸爸了,他們知道,父親在做一件偉大的事,一件只要在草原上活著,就必須一直做下去的事。

但有些事才培卻沒料到,他僅僅才堅持了10年:會有那麼一天,他的行動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會有那麼一天,附近村落的牧戶,開始豎起大拇指支援才培;會有那麼一天,嘉塘草原的牧人紛紛加入到撿拾垃圾的行列,並把它當做一件引以為豪的事情。

時至今日,才培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初衷,不久前,他自發購買了100個汽油桶,製作成垃圾桶,噴繪上彩色圖案,放在每戶牧民家、衛生院、學校門口。之後,他又自費在村裏建起一座垃圾轉運站,並定期將裏面的垃圾運至填埋場。

那是一個初雪的午後,大家趴在地上,一起拍攝黑頸鶴的舞蹈。拍累了的時候,才培小聲告訴筆者:父輩的嘉塘草原,至今依然流淌在自己童年的記憶裏,那是一部讓他的想像插上翅膀的書。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為這部書配上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以此告訴子孫後代,曾經的嘉塘草原花草繁盛,走獸繁衍,飛鳥成群,這是他們這一代人留給後世的大地和天空,未來如何,就得靠孩子們自己了!

(作者:姚斌、傑拉,原標題:牧人才培胸懷的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