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玉米“72變”!馮玉臻建議打造通遼原料藥基地,讓玉米産業更“多金”

發佈時間:2021-03-10 17:25:18丨來源: 中國網丨作者:王金梅 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為“玉米棒子”找到更“多金”的新用途——制藥

中國網3月10日訊(記者 王金梅 蘇文彥) 金燦燦的玉米,除了作為美味食材之外,還可以在高新科技的“加持”下華麗“變身”,衍生出大大的“産業樹”,深加工帶來的高附加值讓“糧袋子”和“錢袋子”一起鼓起來。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攝影:新華社記者 李響)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為“玉米棒子”找到更“多金”的新用途——制藥。

馮玉臻建議,將通遼市打造成國家原料藥生産基地,在科技創新、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企業技術改造、新産品開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援,依託通遼市豐富的玉米資源,全力推進玉米發酵類原料藥産業發展。

“原料藥”是什麼?“原料藥”是生産各類製劑的原料藥物,産業處於醫藥産業鏈上游,是保障藥品供應、滿足人民用藥需求的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通遼市委書記馮玉臻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攝影:袁永紅)

當前,通遼市依託豐富的玉米資源,以開魯工業園區為重點,全力推進玉米發酵類原料藥發展,已經形成玉米-澱粉-土黴素-強力黴素(原料藥)四級産業鏈,土黴素年産量達到9500噸,佔全國産量的47.5%、全球産量的38%,創新能力和産業層次不斷提升。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玉米深加工企業車間裏,技術人員正在忙碌

隨著國家進一步推進原料藥産業綠色升級,並設定到2025年實現原料藥基本實現園區化生産、打造一批原料藥集中生産基地的目標。馮玉臻認為,通遼依託開魯工業園區大力發展原料藥産業,未來可期。 

金秋收穫季,通遼大地金燦燦的玉米堆(攝影:張啟民)

通遼玉米資源豐富,氣候適合發酵類企業生産,開魯工業園區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齊全、空間相對獨立、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産業集聚度高、産業鏈銜接緊密、技術團隊成熟,現已建成原料藥企業13家,在建、擬建原料藥項目11個,抗生素、維生素、綠色食品藥品添加劑、氨基酸等系列産品達125種,部分産品的産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遙遙領先,非常適合繼續加大投入,打造原料藥集中生産基地。

為此,馮玉臻建議相關部門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強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産業技術創新保障能力,加快原料藥綠色産品開發和技術進步,推動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準,整合行業創新資源,突破制約原料藥發展的技術“瓶頸”,努力提升産業發展品質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將通遼市打造成為國家原料藥生産基地。

通遼市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玉米年産量穩定在160億斤左右,2002年獲得原産地標誌認定,擁有玉米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全國首家玉米博物館。這裡的玉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澱粉含量、含油量、蛋白質含量高,“通遼黃玉米”品牌價值超過300億元。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的大片玉米地裏,農機正在作業(攝影:白敖敏)

近年來,通遼積極謀劃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將玉米“吃幹榨凈”。現已開發出200多種玉米産品,涵蓋膠、藥、酸、糖、醇五大系列,形成了抗生素系列、維生素系列、酒精和燃料乙醇系列、綠色食品藥品添加劑系列、氨基酸系列、玉米芯、玉米秸稈等副産品系列産業脈絡。“十四五”時期,通遼市提出推進玉米全株深度轉化、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致力於建成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