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引領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婦女深耕蒙古族手工刺繡的帶頭人;她,是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蒙古族刺繡非遺文化的積極推動者;她,籌劃建立了國內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扶貧車間,帶領貧困地區農牧民婦女開拓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她,就是當選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的“草原繡娘”白晶瑩。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併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白晶瑩頒獎(視頻截圖)
白晶瑩出生於一個傳統的蒙古族家庭,母親和姥姥都是遠近聞名的刺繡高手。她每天晚上都陪著媽媽在煤油燈下做手工活,從小就練出了一手嫺熟的刺繡技藝。長大後的白晶瑩雖因忙碌將針線壓在了箱底,但她始終關心著蒙古族刺繡的發展,也會為蒙古族刺繡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感到憂心。
獨具鮮明色彩和飽滿充實質感的蒙古族刺繡
2016年,白晶瑩擔負起科爾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繡産業專項推進組組長和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的重任,開始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産業扶貧新途徑。她以蒙古族刺繡文化産業為抓手,組織動員返鄉大學生們成立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沃爾墩刺繡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圖什業圖民族手工藝協會,並籌劃建立蒙古族刺繡培訓基地、蒙古族刺繡産業園等,讓“建檔立卡”與“刺繡脫貧”挂上了鉤,也讓蒙古族刺繡發展迎來了新契機。
五年以來,在“刺繡脫貧”這條路上遇到過多少難題,只有白晶瑩自己知道。
蒙古族刺繡
旗級財政資金困難,沒有額外經費買圖樣,她就拿來白紙自己設計、繪製蒙古族刺繡圖案,設計製作了1072件刺繡産品和7000余張刺繡圖案,免費提供給廣大繡工及返鄉就業大學生使用;沒有針線和布料,她就發動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的大學生們申請小額創業貸款購買原料,無償提供給參加培訓的貧困群眾;沒有時間講課,她就利用工作日的早晚時間和雙休、節假日下鄉入戶……
白晶瑩(中)和更多的“草原繡娘”們在一起
憑藉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和惠及百姓的為民情懷,白晶瑩逐步建立起了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運作機制,形成了“企業+協會+基地+農牧戶”的産業運營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繡産業的組織架構。其團隊製作的繡品不僅遠銷北京、瀋陽、香港等地,還成功開拓了國際市場。
據統計,白晶瑩共引領帶動科爾沁右翼中旗2.6萬名婦女參與蒙古族刺繡産業,為發展蒙古族刺繡産業打下了堅實人才基礎,也開拓出一條脫貧致富新路。截止2019年底,參與刺繡産業的289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每人平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繡工每人平均累計收入達到50000元以上。
參與蒙古族刺繡産業的當地女性正專注刺繡
此外,白晶瑩還積極推動蒙古族刺繡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曾成功舉辦萬人刺繡大會並獲得“規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技藝展演活動”大世界基尼斯紀錄認證,推動蒙古族刺繡産業的提檔升級和轉型發展,助力科爾沁右翼中旗獲得“中國蒙古族刺繡之鄉”“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傳承保護基地”“中國手工刺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稱號。
蒙古族刺繡歷經數百年滄桑,從宮廷走向民間;分散各地的“草原繡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藝,因“繡”得業,以“繡”興業;從十幾歲的少女到耄耋之齡的阿媽,個個成為守護者、人人堪當傳承人,這些都離不開這位雖已年過半百卻依舊激情四溢的“草原繡娘”——白晶瑩。
(圖片及資料來源:《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