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8日訊(記者 蘇文彥) “十四五”時期召開的首次兩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交出亮眼脫貧“成績單”:2020年投入扶貧資金112.3億元,實施扶貧項目6751個,剩餘1.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十三五”期間共有80.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7個貧困縣、368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會現場(攝影:特古斯)
但摘帽並不是終點,正在舉行的內蒙古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依然是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原為國家級貧困旗,2020年春脫貧摘帽。民革通遼市主委、通遼市奈曼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鄔君明從工作實際出發,在提案中建議進一步構建完善防止返貧工作長效機制,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脫貧群眾“穩得住、不返貧”。
一是堅決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不摘”要求。繼續實施扶貧産業提升工程、拓展消費扶貧渠道、加大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力度、開發就業扶貧崗位、增加金融扶貧支援、選拔優秀幹部進入扶貧隊伍,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戶進行動態監測並及時預警、及時幫扶,確保人員不撤、合力不減,最大限度防止新的貧困發生。
二是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鄉村振興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建議把脫貧攻堅戰中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借鑒移植到鄉村振興中,構建自上而下的鄉村振興統籌管理體制機制,繼續向鄉村派出第一書記,並通過外力引導培育本土人才,推進城鎮和鄉村全方位統籌對接,促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讓農民從告別貧困走向全面發展。
民革通遼市主委、通遼市奈曼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鄔君明在內蒙古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會場
三是提升精神扶貧工作成效,增強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讓貧困群眾在項目選擇、設計、實施、管理、監督、驗收、後續管理全過程及每一個環節發揮主體作用。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為指導,著力提升貧困群眾教育、文化、健康水準和綜合素質。
四是鞏固提升扶貧産業、基礎設施、嘎查村集體經濟,完善防止返貧致貧長效機制。堅持脫貧攻堅與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推動各類産業扶貧項目發揮長期穩定帶貧效益,帶動農村産業發展轉型升級。立足産業發展和資源稟賦,加快農業高效節水等工作,改善農民及脫貧群眾生産條件。創新嘎查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探索實施開發土地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盤活集體資産、盤活存量資金、參股企業經營、整合抱團發展、領辦合作組織、提升土地效益、興辦實體經濟、發展仲介經濟等模式,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群眾創業就業。
五是強化責任落實、細化工作措施,創新幫扶機制,保持脫貧責任、政策、幫扶、監管的連續性。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關於建立防致貧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納入監測對象的標準、程式及幫扶舉措,細化監測預警機制、研判救助機制和“一對一”聯繫幫扶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