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內蒙古旅遊文化附加值?李樹榕:讓遊客受感動得啟發

發佈時間:2021-01-28 15:36:3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李樹榕説,文化與旅遊高品質融合重在彰顯特色,遊客的滿意度則是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的奮鬥目標。

中國網1月28日訊(記者 蘇文彥) 內蒙古幅員遼闊,擁有特色鮮明、基礎豐厚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如何讓景區文化內涵更深厚、遊客滿意感動有收穫?正在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內蒙古政協常委、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李樹榕和內蒙古政協常委、內蒙古藝術學院原黨委書記李延俊聯名提交提案,為內蒙古推進文旅高品質融合“把脈開方”。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分組討論現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李樹榕説,文化與旅遊高品質融合重在彰顯特色,遊客的滿意度則是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的奮鬥目標。在以歷史建築和人類歷史遺存為主的旅遊景區,大多數遊客都會期待著“我能看到、聽到什麼”“我會聯想到什麼、領悟到什麼”,進而獲得旅遊中的文化附加值。但看景區、聽故事只是淺層次的文化感受,只有讓遊客受到感動、獲得知識、得到啟發,才能從文化層面吸引人、感染人、引導人。

李樹榕介紹,從2020年暑期對鄂爾多斯市近20個文化旅遊景區的調研中可以發現,雖然相關部門不僅具有文旅融合意識並積極付諸行動,但許多旅遊景區由於對自身文化優勢和特色了解不夠深入,出現文化空心化、同質化現象,在文旅融合領域缺乏前瞻性和有效性的計劃與措施,遠未達到遊客的期待。

內蒙古政協常委、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李樹榕在會上發言(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具體來説,部分文旅景區的管理者存在急功近利心態,只把景區當作盈利資産,缺乏情感投入,沒有在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利用上下功夫;導遊、講解人員普遍年輕且收入偏低,缺乏鑽研精神,對講解內容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領會不深,導致遊客“糊裏糊塗來、糊裏糊塗走”,景區的文化附加值被大大削弱,不能滿足遊客期待;各個景區均缺乏穩定、高品質的研發隊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各有本職工作,若沒有指向性明確的科研項目則很難持續跟進等。

為此,李樹榕提出建議,希望相關部門對各地的優質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通盤摸底,發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絕”的獨特性;為文旅産業管理者舉辦專題培訓,使其能夠全方位了解本地區的各類文化資源,做到心中有數、呼之即出、有效利用;對文化旅遊景區的導遊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對自己的解説對象有感受、有感情、有感悟;以項目組織隊伍,各地按照景區現有情況和文化資源特色設置時間長短不一的研究項目,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標,逐步形成穩定的研究者隊伍並不斷發展,為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李樹榕的兩會“心聲”:儘快推進文化與旅遊高品質融合發展,讓國內外遊客愛來內蒙古、愛上內蒙古、愛慕內蒙古(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