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級寒潮”下如何“倖存”?草原人民來傳授經驗啦

發佈時間:2021-01-07 17:12:26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在與嚴寒“鬥爭經驗”豐富的遼闊草原,人們是怎麼度過嚴冬的呢?

新年第一波“速凍”來襲,多地氣溫驟降。中央氣象臺7日7時發佈消息,受此次寒潮影響,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9.6℃,達到1952年之後的1月氣溫最低值,1966年之後的氣溫最低值。不少小夥伴們在萬能的朋友圈裏po出這令人“瑟瑟發抖”的氣溫,卻慘遭無比淡定的草原人民“圍觀”:在氣溫動不動就突破-30℃的雪原,這都是“小意思”。

那麼,在與嚴寒“鬥爭經驗”豐富的遼闊草原,人們是怎麼度過嚴冬的呢?據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招:

第一招:裝備要給力,要風度更要溫度

每次看到少數民族服裝服飾秀,不管模特穿著藏袍還是蒙古袍,都少不了毛茸茸的皮毛元素。雖然在秀場裏它們主要負責提升“顏值”,但在冰天雪地的冬季草原上,厚實的皮毛服裝給人們帶來的可是實實在在的溫暖和安全感。有人説“東北人過冬主要靠裝備”,某種意義上來説還是很有道理的,以下是來自內蒙古各地的人們做出的正確冬季穿搭示範:

冬天的草原“服裝秀”,大家都穿出了最給力的禦寒衣物(攝影:董雙印)

皮帽子、皮袍子、厚圍巾、大靴子,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攝影:張力軍)

蒙古袍外面再套上一件皮襖,加倍溫暖加倍萌(攝影:張力軍)

騎馬的小姐姐示範如何正確防寒:除了眼睛哪兒都不露(攝影:趙芮芬)

這位小姐姐防護得更加徹底(攝影:許衛國)

在極度嚴寒下,一定要護住耳朵以防凍傷(攝影:張延)

這頂連身帽防護效果更加出色,凜冽的寒風能奈我何(攝影:張延)

第二招:修煉“內功”,貼點“肥膘”好過冬

如果説冬天的草原最不缺什麼,大概就是鮮美的牛羊肉以及各種奶製品了。室外寒風呼嘯,室內溫暖如春,家人好友圍坐在一起,涮著羔羊肉、啃著手把肉、喝著熱羊湯,吃飽了再來一碗加入奶皮子、奶豆腐、炒米等配料的“全家福”蒙古奶茶,這時候就先把“減肥”的念頭拋到腦後吧,吃飽、吃好才有力氣對抗這凜冽的寒冬,也才對得起可愛的羊羊們辛辛苦苦地長膘呀。

涮羊肉出鍋的瞬間,可以説是冬天的幸福時刻

涮羊肉這道從草原走出的美食,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防寒秘方”

錫林郭勒牧民熬煮冬儲肉,草原氣候形成的“天然冰箱”可以保證肉的美味延續整個冬天(攝影:阿藝思)

滋補暖身的羊肉湯湯清肉嫩(攝影:張力軍)

香氣四溢的燉羊肉肉香湯濃(攝影:張力軍)

加入了炒米、奶皮等配料的蒙古奶茶滋味醇厚,一口下去身上都暖和起來

吃飽喝足,來個剛出鍋的粘豆包做飯後甜點也不錯(攝影:白敖敏)

煮著餃子、冒著白氣的大鍋也讓人感到幸福(供圖:中共奈曼旗委宣傳部)

冬天,原本高大矯健的馬兒變成了“圓滾滾”,充分展示了“冬膘”的重要性(攝影:張力軍)

身披厚厚皮毛和脂肪的綿羊默默點了個讚(攝影:鄭憲章)

第三招:活動起來,生命在於運動

由於蒙古族、哈薩克族、鄂溫克族等許多少數民族的發祥地都是冰天雪地,冰雪運動的傳統源遠流長。不管是專業要求較高的滑雪、雪地賽馬,還是普通人也可以樂在其中的馬拉爬犁等雪上娛樂項目,都可以讓你在快樂的玩耍中忘記冬日的嚴寒。當然,參加冬季運動也不要忘記做好熱身和防護,避免低溫凍傷、雪盲以及各種運動損害。

新疆傳統的毛皮滑雪板(來源:天山網)

雪地上的叼羊比賽(攝影:張力軍)

雪地跑馬,跑掉了帽子也渾然不覺(攝影:劉開明)

騎馬的漢子威武雄壯(攝影:劉開明)

參加冬季那達慕的搏克手(攝影:朱纓)

酷炫的雪地摩托(來源:天山網)

老幼皆宜的馬拉雪橇(來源:天山網)

在不凍河挑戰衝鋒舟激情漂流(來源:阿爾山旅遊景區)

讓運動的快樂驅散冬日的嚴寒(來源: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