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曼延邊區讓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發佈時間:2021-01-06 09:49:32丨來源:中國青年網丨作者:韋曉妮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高鐵實現“零”突破,呼和浩特至北京、通遼和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等高鐵相繼建成通車,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高鐵實現“零”突破,呼和浩特至北京、通遼和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等高鐵相繼建成通車,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到北京的時間分別由10小時、9小時縮短至2小時10分、1小時40分,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2020年歲末,高鐵建設捷報頻傳。如果把12月26日開通的福州至平潭高鐵,以及次日開通的北京至雄安高鐵喻為“錦上添花”的話,那麼近日將寧夏首次攬入高鐵版圖、讓沿線環縣、慶城縣等多個縣區從“地無寸鐵”一步跨入“高鐵時代”的銀西高鐵,就可用“久旱逢甘霖”來形容了。成網運作的高鐵宛如“新動脈”“大引擎”,輸送奔騰熱量和澎湃動能,讓中華大家庭各民族生活于同一時空,全面小康的“成色”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一定程度上是囿于地理環境艱苦導致交通閉塞。如果多個州縣還沒有通高鐵,一場大雪一次山洪就能隔絕一個鄉鎮。但在西部複雜的地形地貌條件下築路成本高、難度大,但為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一列列高鐵開進山區,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西南邊陲廣西作為第一個開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克服喀斯特岩溶地貌,如今擁有1792公里高鐵里程,位居全國前列;穿越黃土高坡和百里風區,蘭新高鐵直抵新疆烏魯木齊;貴廣高鐵貴州段92%的橋隧比,讓時速350公里的銀龍在十萬大山間飛梭穿行;曾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今高鐵公交化撐起成渝雙城經濟圈;穿越密集地震帶,滬昆高鐵通達彩雲之南;不懼高寒氣候,張呼高鐵伸入內蒙古草原;地表梁峁溝壑、地層多為粉細砂的甘肅寧夏,也被火熱的高鐵網擁在懷中。

鐵路建設為脫貧攻堅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2016年至2019年,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新增鐵路里程1.6萬公里,佔同期全國鐵路投産里程的82.6%,其中新增高鐵1.3萬公里,佔同期全國高鐵投産里程的81%。數據有力地説明,鐵路在脫貧減貧事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補強西部交通短板,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既是我們奪取脫貧攻堅戰勝利和實現全面小康的必過之關,也是落實“十四五”規劃,邁上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答題。新發展階段的交通建設,仍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讓交通強國建設更有溫度和質感。(文:韋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