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壩上草原發生了這些事

發佈時間:2021-01-07 17:10:46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王鐵軍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20年,河北張家口壩上地區退耕還草面積達181.26萬畝,高品質完成年度任務。

2020年,河北張家口壩上地區退耕還草面積達181.26萬畝,高品質完成年度任務。這是河北省張家口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河北省政府《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一年來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張家口幾年來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壩上地區草原生態系統、提升草原生態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

草原生態品質全面提升

河北省林草系統高度重視退耕還草工作,堅持張家口壩上地區草原生態修復以“兩區”建設任務為目標,以重要道路周邊、城鎮村莊周邊、重要景區周邊、重點企業周邊和生態脆弱區“四邊一區”為重點,採取修復種草、退耕還草(休耕種草)模式,高標準採取牧草補播混播、牧草飼料種植,發展中草藥和觀賞花卉等舉措,壩上地區自然生態逐步得到修復。種草、種花、種藥材種出了美景,牧草産業扶貧促農增收也勢頭強勁,多功能、景觀化、效益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形成。

2020年,張家口市支付省級和市級財政資金分別達1.8億元和0.9億元,用於支援農牧民禁牧補助、苜蓿種植振興、草原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全面提升草原生態修復品質。張家口市採用土地流轉方式,組織優勢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開發大戶參與退耕還草,並根據壩上地區氣候水文條件、土地類型和種植結構特點,統一採用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模式,高標準完成草原生態修復181.26萬畝。

張家口市引進君樂寶、內蒙古草都等59家有資質、信譽好的草牧業、藥業公司,通過種植飼料飼草作物、中草藥和人工干預自然修復實施退耕還草。據統計,張家口市在條件較好的休耕地,種植燕麥、苜蓿等一年或多年生優質牧草111.48萬畝,種植水飛薊、黃芪、防風、黃芩、柴胡等品相較好中草藥20.42萬畝。在條件較差的休耕地,張家口市採取補播牧草、斷根萌蘗、施肥促生等人工干預方式,自然修復草原49.36萬畝,整體提高了草原生態修復的品質標準。張家口市尚義縣按照“宜生態則生態、宜生産則生産,通過自然修復、混播牧草等方式自然修復9萬畝,植物多樣性得到恢復,取得很好生態修復效果。沽源縣圍繞打造優勢草牧業,與各類主體合作集中連片種植牧草12萬畝的同時,採取訂單方式種植飼料飼草27萬畝,不但提高了草業種植品質,還增加了企業和農民收入。

草業産業有序發展

為推動草業及相關産業高品質發展,張家口市依託飼草飼料作物種植,大力發展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牧養殖産業,實現了“促綠增收”兩不誤。

張北縣財政支付資金570萬元,用於提高退耕地農戶收入、整合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項目資金和京津風沙源人工飼草項目資金,重點打造1.4萬畝紫花苜蓿基地和3萬畝優質混播飼草基地。康保縣圍繞打造優質飼料飼草基地、創建現代草牧業示範區、培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草種繁育基地、發展草原生態旅遊五大目標,出臺《關於支援退耕種草培育特色産業的政策措施》,與河北百本藥業有限公司等6家中草藥種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以優惠價提供耕地15.41萬畝種植道地藥材,擴大了中草藥産業基礎。察北管理區將1.93萬畝集體耕地以零租金租給旗幟乳業公司種植飼草,其他1.11萬畝地塊為種植大戶下調20%租金髮展訂單草業,確保了草産業及相關産業有序發展。

據初步計算,壩上地區種植的111.48萬畝飼草飼料,可年産乾草25萬噸,同時滿足14.57萬頭奶牛、9.78萬頭肉牛或109.8萬隻肉羊養殖的商品牧草需求,集中種植的20.42萬畝中草藥,可以為水飛薊、柴胡等10多個品種提供充足的中草藥産業發展原料。在草原天路、閃電河濕地公園等景區周邊地區,種植花期長、開花艷、觀賞性強、蜜源性好的飼草飼料作物26萬畝,進一步豐富了旅遊産業資源,快速實現增綠增收,産業價值將在今後更加凸顯。

增收效果明顯

為實現“就業崗位不減少、農民收入不降低”的促民增收目標,張家口市引導農民簽訂休耕種草和飼草種植供應合同,持續加大退耕還草流轉土地補助,加大公益崗位安置力度,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康保縣對休耕還草區的有勞動能力農民,通過本地安置就業和外出務工方式,實現年每人平均較休耕前增收720元,其中康保鎮為劉板頭村26人安排公益崗位,每人平均年增收4320元。尚義縣通過收購天然草種和牧草,農民畝均增收60元以上。張北縣通過引進市場主體種植牧草和中草藥,安排就業崗位1.6萬個,同時安排其他扶貧就業崗位3500個,基本解決了有勞動能力休耕農民就地就業。察北管理區沙溝鎮通過安排公益崗和外出務工,休耕種草8273畝,較休耕前整體增加收入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