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五年來,內蒙古通遼霍林郭勒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礦”系統治理,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建設“推開窗是森林、走出門是花園、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態城市,使城市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實現了華麗轉身,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綠色生活方式中提升幸福指數。
加強污染防治,優化環境品質
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工程,強化飲用水源地管控工作,2016年至今全市4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年穩定達標;嚴格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措施,對水源地保護區進行集中排查;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投資3343萬元,完成嫩江流域霍林河境內水生態修復工程,水功能區水質檢測達標率100%。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霍林河寶日呼吉爾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水污染防治。為提高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及回用率,2016年以來,共投資1.73億元完成56.8公里污水管網線路鋪設工作,目前中水回用率已達到100%。當前,我市工業園區內污水産生量5.5萬噸/年左右,所有污水均收集到污水處理廠,無污水直排現象。重點企業對工業廢水進行預處理後迴圈使用,基本實現了污水不外排。
強化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恢復綠色發展底色
推進工業窯爐綜合整治工作,建立工業窯爐整治清單,針對重點項目實施線上監測,該市涉及窯爐企業28家,已全部整改完成。總投資7.0億元于2019年底完成14台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裝機容量為5770兆瓦,讓電廠冒出“朵朵白雲”。全市所有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35、50 毫克/立方米)。投資4.81億元建成了7套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工程,覆蓋全部已建成的188萬噸電解鋁産能,二氧化硫、氟化物、粉塵較國家標準減排90%以上,經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的專家組認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該技術項目榮獲了2019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同時,引導大型電解鋁企業投資1.77億元,開展了電解鋁無組織排放技能改造,再次走在了全國鋁行業深度減排、綠色轉型的前列。
推進城市藍天工程,強化污染減排
2016-2017年該市共完成267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改造,發放燃煤鍋爐補助資金180萬元,並對1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進行監管改造。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在工業園區A區、B區內建成企業可供熱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全部利用錦聯鋁材電廠(設計供熱能力130萬平方米)和霍煤鴻駿自備電廠(設計供熱能力745萬平方米)生産餘熱進行集中供熱。投資2.7億元建成了9處封閉儲煤倉,大型煤炭開採企業以封閉皮帶輸煤系統和專用通道運輸煤炭;開展煤炭集運站封閉式裝卸、運輸、倉儲整治40個治理點,總治理面積達到148萬平方米,逐步實現“儲煤不見煤、運煤不露煤、産煤不散燒”的目標。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全市投資5.2億元,完成綠化治理面積20554畝;完成草原便路治理4976.94畝;完成退耕還草1.1萬畝,投資325.4萬元,回租耕地種草每年1.49萬畝;投資3.6億元,完成城市綠化面積257.85萬平方米,將綠色踐行為城市的常態化底色。
建設綠色礦山,築牢生態屏障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以來,霍林郭勒市相繼出臺了《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整改工作方案(2018—2020年)》將全市33家礦山企業納入整治範疇,其中,煤礦11家、非煤礦山22家,堅持“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全力推進治理工作。累計投資7.28億元,綠化治理面積3.04萬畝,全市達到治理條件的礦山全部清零,治理面積是過去40年的一半以上。強化非煤礦山治理力度,按照“規範生産、保障所需、邊産邊治”原則,將22個非煤礦山整理為5個,其餘17個全部取締開展生態修復,累計投入610.5萬元,完成治理面積1036畝。同時,科學規劃、打造精品,提前著手謀劃礦山生態治理的“後半篇”文章,在獲取生態效益的基礎上,重點挖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導企業在治理區域種植大果沙棘、枸杞等經濟作物,配套發展相關産品精深加工;規劃建設園林式景觀,讓礦區變景區,配套發展旅遊業,建成有經濟效益的“果園式”礦山、“園林式”礦山、“旅遊式”礦山,努力釋放礦山治理的綜合效益。
眼下,在霍林郭勒這片土地上,生態修復的號角響徹大地,全市上下,正齊心協力唱好“生態歌”,邁好“幸福步”,全力推動生態環境高品質發展,讓人民群眾的綠色夢想不斷延伸。
(文:武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