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烏雲桑(中)領唱好來寶《歡樂草原》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無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兒甜蜜的歌兒飛滿天啰喂……”想起年輕時在內蒙古藝術學校(現為內蒙古藝術學院)那些無比開心和幸福的學習時光,61歲的烏雲桑忍不住唱起當年的歌兒來。
在歡樂的旋律中,記者仿佛看到當年那個年輕的小夥子,對著收音機,卯著勁兒一遍一遍用當時的流行歌曲練習唱歌的情景。“那個時候,我每天都不停地練習,很快樂很幸福。”烏雲桑用帶著濃濃草原味兒的普通話説道。
2020年9月,烏雲桑在曲藝專場晚會《蒙古韻》中表演群口好來寶《騰飛的駿馬》
挫折開端,促成“轉身”找準藝術方向
烏雲桑出生於牧區,兒時生活雖然艱苦,但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很豐富,唱歌、跳舞、相聲、説書、拉馬頭琴或者四胡的應有盡有。受到環境熏陶,烏雲桑從小就對這些藝術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上學以後,烏雲桑經常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説相聲、唱歌、模倣電影中人物進行表演等。正是這樣的愛好和特長,為他高中畢業時考入內蒙古藝術學校鋪就了道路。
1978年,烏雲桑順利進入內蒙古藝術學校聲樂專業跟隨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學習長調,正式開啟自己的系統理論與表演學習之路,只是純粹的“熱愛”在學習初始階段並沒能助他一帆風順。烏雲桑很努力,但卻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唱長調:“我當時很焦慮,不知道怎麼辦。”老師們也著急,經商討便讓烏雲桑去學習短調。於是,他從男中音練起,再到男高音,轉變學習方向之後的遊刃有餘,讓烏雲桑重新找回自信,這才有了文首提到的開心又幸福的學習生活。
上世紀90年代,烏雲桑(右)和同事烏日根表演蒙古語相聲《胎教》
“荒唐”往事,繪就從藝人生快樂底色
畢業後,烏雲桑順利進入內蒙古民族劇團,當時劇團正在排演一個歷史題材的歌劇,烏雲桑被安排為領唱,“七、八十個人的樂隊,三、四十個人合唱,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演出,我就使勁發揮,特別過癮,真是太幸福了。”烏雲桑説。
他的職業生涯同樣就這麼快樂又幸福地開始了,現在回味起來,儘是忘不掉的趣事。有一次在阿拉善盟演出,烏雲桑飾演一個反派,本來上場時需要帶把道具刀,結果他忘記了,劇中對手很輕易地“解決了他”:“你已經死了。”他問“我什麼時候死了?”對手説:“我剛才把你殺死了。”烏雲桑不甘心,便説:“我還沒死呢,你再殺我一次。”説起這件事,烏雲桑哈哈大笑起來。還有一次演一個小品《大年初一》,有句臺詞是“今天過年了,先喝三杯酒。”説完,他便拿起“酒”(本來應該是水)準備喝三杯,結果一口下肚,發現瓶子裏居然是真酒——道具老師忘記將酒換為水。可話已出口,他只能“痛飲三杯”。
上世紀90年代,準備上臺表演的烏雲桑
回憶起這些事,烏雲桑言語中儘是幸福的味道,就連“艱苦生活”也透著甜蜜的氣息。有次他和另外幾個人坐拖拉機到牧區去演出,趕上下大雨,為了保護僅有的演出服裝和樂器,他們就用雨衣包裹服裝和樂器,然後爬到拖拉機底下等雨停。而“推著汽車去演出”更是平常事兒,尤其冬天的時候,汽車經常發動不了,大家只能推著車等車發動,有時候一推就是兩三個小時。“我們經常滿頭大汗,可那時就是很快樂。民間藝術根在牧區、根在基層,農牧民很期待我們去。節目受歡迎,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烏雲桑直言,快樂源自表演可以為觀眾帶去歡樂。
2003年,烏雲桑在歌劇《滿都海斯琴》中飾演滿都勒可汗
真心真意,創作走進觀眾心裏的作品
在工作中表現出的樸實、努力、天賦,讓烏雲桑受到前輩的認可和肯定,當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內蒙古民族曲藝隊時,他便應邀成為最初的五名演員之一,拜師蒙古族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道爾吉仁欽,開始系統地學習蒙古民族傳統説唱,尤其在民族曲藝藝術“好來寶”方面頗有建樹,為傳承和發展好來寶藝術做出積極貢獻,並成為好來寶這個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烏雲桑(右)和道爾吉仁欽
截至2019年退休,烏雲桑創作過包括蒙古族4個傳統曲藝種的60多部曲目,其中25部曲被評為國家級、內蒙古自治區級(二等以上)獎項。《騰飛吧,馬背民族》是烏雲桑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週年而創作的一部好來寶作品,反映了自治區自成立以來在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迅猛發展,演出十幾年來,深受觀眾喜歡。談及如何創作好的作品,烏雲桑説:“對從事民間藝術、傳統藝術、民族藝術的人來説,真正的老師在基層,我們必須到民間去學習。這樣的表演和作品,才能真正走到觀眾心裏去。”
1989年,道爾吉仁欽(第一排右起第二)為烏雲桑(右起第三)等學生上課
看不見的未來,看得見的路
和每一個傳統民族藝術一樣,前輩最注重的是藝術的傳承。烏雲桑自己也招收學生,他喜歡從專業角度去看這個人是否有天賦和恒心,雖然學生數量較少,不過他們都已經進入曲藝藝術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現在我退休了,他們來接續我的工作,我覺得很欣慰。”烏雲桑説。提及傳承,烏雲桑也有遺憾:“內蒙古曲藝是非常有群眾基礎的,現在在民間從事曲藝工作的人估計有幾千位,但是我們沒有一個專門的學校或者院係來進行專門的教育工作,這是比較遺憾的一件事。”
2007年4月,烏雲桑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大型原創蒙古族曲藝音詩《草原傳奇》主題歌《白海清》
對於曲藝藝術的發展,烏雲桑認為社會在前進,觀眾也在變化,曲藝藝術在保留傳統的同時需要進行必要的創新。同時,作為一個專業團體,從作詞作曲到表演必須講究,要有專業化的提升,一個作品好不好,還需要到觀眾中去檢驗。
烏雲桑于去年年底退休後,還沒來得及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趕上了疫情,他創作了歌曲《守護天使》,寫了群口好來寶《為了最後的勝利》獻給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對於看不見的未來,烏雲桑説:“我還會從事和好來寶藝術相關的工作,哪需要我,我就去哪。為了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我們的説唱藝術,我都願意盡我的綿薄之力去積極參與。”
(文:中國網記者 趙明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草原文化藝術“高峰”人物系列報道——烏雲桑】
烏雲桑,1959年11月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國家一級演員,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好來寶)代表性傳承人,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烏力格爾蒙古劇團曲藝中心退休演員,中國曲協少數民族曲藝專業藝術委員會委員,內蒙古曲協名譽主席。曾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和內蒙古自治區“薩日娜”獎;獲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夫基金首屆民族文化藝術傑出貢獻者獎。
烏雲桑在堅持傳承傳統曲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創作,演出了《奔騰吧,馬背民族》《歡樂草原》《那達慕讚》《駿馬讚》等十幾種好來寶新曲調,為傳承和發展好來寶藝術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