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肅南牧民“借牧”他鄉 保生態鼓錢袋

發佈時間:2020-10-21 10:49:06丨來源:中國甘肅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肅南縣積極引導牧戶走“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放牧”相結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即夏秋季節山上放牧,冬春季節山下舍飼餵養或異地借牧,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進草畜平衡。

深秋時節的祁連山白雪皚皚,山下草場金黃。10月14日清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東嶺村牧民楊強一家一大早就收拾好行囊,趕著羊群,拉上牧羊犬,趕往鄰近的明花鄉租田借牧。

從東嶺村出發到抵達明花鄉雙海子村,需要沿著公路前行,然後翻山越嶺、橫跨戈壁,徒步近百公里,歷時兩天。但在楊強看來,兩天的遷徙換來的是羊群四個半月的安逸和羔羊百分之九十五的成活率,這都是值得的。

早晨的路還比較好走,一家人沿著G213線國道前行,到中午的時候,柏油馬路走完了,馬上要開始翻山越嶺。羊群到河裏喝水休息,楊強一家人也有説有笑地準備在河壩空地上吃中午飯。經過半個小時的休整,一家人又再次出發,繼續趕著羊群踏上了遷徙的路。

午飯的時候,楊強告訴記者,每年的10月份都要去臨鄉借牧,雖然辛苦,但是租賃的農田放牧的羊膘好,母羊産羔也輕鬆,羔羊成活率也高,羊糞還可以被用作農田的肥料,也讓自己家的冬春季草場得到休養生息。

這個畜群遷徙的場景看起來落後,卻是與祁連山生態最為適應的人、畜、草相平衡的精巧模式。這種“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放牧”的方式,打破了當地産業發展的瓶頸,走出了畜牧業發展與自然承載能力相協調、相依存、相促進的迴圈産業發展之路,也實現了發展生産與保護生態“雙贏”的目標。

大河鄉黨委書記王參俊告訴記者:“2020年大河鄉共有借牧戶108戶,借牧牲畜包括羊31968隻,佔全鄉總數的39.52%,主要集中在大河細毛羊主産區的西岔河村、西嶺村、東嶺等村;牛273頭,主要以舍飼養殖的黃牛為主。與2019年相比,外出借牧戶增加了26戶,牲畜增加了8642隻,隨著借牧牲畜的逐年增加,大河鄉草原的承載壓力切實減輕,實現了草畜平衡。”

“農區茬地借牧,是肅南縣農牧民群眾在草畜平衡、生態獎補政策實施後,總結出來的一套草原減畜保護生態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我們通過臺賬式管理、跟蹤服務等各項舉措,保證了借牧家畜的安全生産工作,通過借牧可以有效緩解草原生態的壓力,保障畜禽糞污和農區農作物秸稈的利用。”肅南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安玉鋒介紹。

近年來,肅南縣積極引導牧戶走“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放牧”相結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即夏秋季節山上放牧,冬春季節山下舍飼餵養或異地借牧,以租田借牧的方式推進草畜平衡。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近50個村的300多戶農牧民、10萬餘頭(只)牛羊遷徙到臨近的酒泉、甘州、高臺、臨澤、民樂等市縣(區)農區進行異地借牧,用這種模式休養草原、保護母親山,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家園。

(來源:甘肅張掖網,原標題:肅南牧民“借牧”他鄉 保生態鼓錢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