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天天看著這些羊就高興,只要養好羊,有了養殖這項穩定的收入,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常勝鎮好來村村民王德文滿面笑容、充滿嚮往地説。
王德文今年55歲,27歲時在外地打工當木材採伐工時遭遇不測,右手手掌被油鋸鋸斷,造成了重度殘疾,妻子患有腰椎骨結核已有30年。作為家庭的頂梁柱,殘疾後他不能幹重體力勞動也不能打工了,只能靠夫妻二人的殘疾人兩項補貼和給別人放牛的每月一百多元微薄收入接濟生活。
“以前我們地少,還都是坨子地,每年的收成都不好,幾乎都賺不著錢,反倒還搭錢,當時每當看到別人養牛養羊的,心裏是真羨慕啊,不過現在好了,我也是羊倌了”,王德文爽朗地笑著説,這一切變化都源於當地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後,王德文家被識別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他家便獲得了金融扶貧、健康扶貧、産業扶貧等各項政策支援。2018年初包聯幹部家訪時,王德文説了自己想搞綿羊養殖的想法。包聯幹部了解到王德文苦於缺少啟動資金後,便在最快的時間裏為他申請協調落實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從此為王德文打開了實現養殖夢的大門。
貸款到賬後王德文立即購買了38隻綿羊,真正有了一項穩定收入的産業。可養殖綿羊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因為飼養不當導致經常綿羊生病,還花了不少的冤枉錢。“一開始就是全靠喜歡,根本就不太會養,就老去村兒裏有經驗的老鄉家裏取經學習,村子裏或者是鎮裏有培訓的時候,我也是每次都去學習怎麼預防疾病,怎麼飼養好羊,後來就慢慢摸索出經驗了。”王德文説。
近年來,科左後旗全面實施禁墾禁牧政策,每當夏日水草豐美的時候,很多農牧民就會到草地裏打草,為牛羊準備草料,王德文便是其中之一。“現在都禁牧呢,羊就在家裏圈養,所以我們夏天的時候就去草地裏打點草,秋收的時候就開始儲備青貯和黃儲,把一年的飼草料都備好備足,這樣我們的羊就又能吃好吃飽,長肉還快。”
通過幾年的努力和日益熟稔的養羊技術,王德文已經有了80多只羊,頭頭健壯,賣相俱佳,一年可賣出50余只,收入預計可達3萬多元。“最辛苦的時候是羊下羔的時候,大多時候都是在半夜,但是這個時候也是我最幸福的時候。”看著羊圈裏肥壯的綿羊,王德文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眼神裏充滿了溫柔。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王德文的心裏也充滿了希望和美好。在2018年王德文靠著産業如願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他堅信自己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決不走回頭路。“我現在的好生活,全都靠著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我從內心深處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幫助,讓我過上了好日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真的非常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王德文真誠地説。
(作者:查幹 包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