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大玉米“豪橫”當家

發佈時間:2020-10-03 23:34:11丨來源:通遼廣播電視臺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通遼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著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力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今年以來,內蒙古通遼市堅持新發展理念,依託資源稟賦、“全産業鏈”基礎,進一步放大優勢,推進産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確保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通遼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在保障糧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全市糧食生産保持穩定發展。在扛穩扛牢糧食安全的同時,讓“鐵桿莊稼”一枝獨秀。

金秋的通遼田間地頭裏處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跟隨科爾沁區木裏圖鎮鄒家村農民王景海來到他家的田地裏,抑制不住內心喜悅的他隨手掰開一株玉米,娓娓道來:“我們家200畝地。以前,種地是傳統的種植方式,大水漫灌。一家人背水管來回挪,忙一天渾身都是泥,很費勁,産量不高。現在,高科技種田。無膜淺埋滴灌,省時、省水、省錢,還高産。你看,籽粒多飽滿。現在目測,産量最低畝産900公斤。”

王景海家的玉米地于2019年被列入到科爾沁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項目區內全部採用無膜淺埋滴灌技術。這種技術將玉米寬窄行種植與滴灌水肥一體化融于一體,是將開溝、鋪帶、施肥、播種等作業實現機械一體化的種植模式整合。

正在科爾沁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測産取樣的科爾沁區木裏圖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季佔元向記者介紹説:“項目區內採用大小壟套種,縮壟增行技術,一畝地能增加500至1000株,實收株數達到4500株,實現增産增株的同時,真正實現了高效、綠色、高品質發展農業模式。” 

高效、綠色、高品質是守住管好“糧倉”的重要基石。通遼市玉米種植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由過去的零星種植發展為“鐵桿莊稼”,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著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力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應。繼續整合推廣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系列措施,為糧食生産綠色發展、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遼市農牧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張宏宇對記者説:“2020年,全市推廣種植高標準農田面積570萬畝。這項技術節水、節肥、節膜、節藥。通遼通過幾年的生産實踐,精準施肥,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個百分點;淺埋滴灌採用標準化種植,實現精準用藥、定向施藥;大小壟種植模式增加通風、透光,降低病蟲害發生;每畝均減少農膜用量3.5公斤;按照全市種植570萬畝高標準農田算可節水5.7億立方米。”

通遼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玉米澱粉含量高達72.5-75%,年種植玉米1800萬畝左右,産量突破百億斤。如何將黃玉米的附加值提高?怎樣將玉米“吃幹榨凈”?通遼市依託年産百億斤玉米的資源優勢,下大氣力優化和穩定玉米精深加工産業鏈,推進玉米全株深度轉化的産業體系,實現玉米、澱粉就地精深加工,轉化增值。

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建設園區和自治區農牧業産業化示範園區的內蒙古聖雪大成制藥有限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加緊建設高端醫藥基地項目以及配套的熱電聯産項目。目前,鹽酸土黴素生産線已試車生産。

內蒙古聖雪大成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會平告訴記者:“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主要建設土黴素鹼、鹽酸土黴素、硫酸鏈黴素、預混劑系列等産品。全部項目達産達標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5億元。年消化玉米澱粉20萬噸,將成為國際較大的土黴素、鹽酸土黴素和硫酸鏈黴素供應商。”

通遼市開魯縣在一粒小玉米上做足大文章,重點發展氨基酸、新型酶製劑等國家鼓勵類産品,推進産品梯次開發,實現玉米、澱粉就地精深加工,轉化增值。開魯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楊立偉告訴記者:“爭取用三到五年時間,玉米生物科技企業超過30家以上,玉米深加工的品種達到200個以上,産值實現500億以上,建成全國最大的玉米發酵産業基地。"

黃澄澄的玉米粒,經過不同的工序、工藝,玉米便轉化成為玉米澱粉、蛋白粉、玉米油,如今産品已由澱粉、酒精初中級加工向酸、糖、醇、膠、藥精深加工升級,形成了抗生素系列、維生素系列、酒精和燃料乙醇系列、綠色食品藥品添加劑系列、氨基酸系列、玉米芯、玉米秸稈等副産品系列産業脈絡。

由一産獨大到精深加工跨越、由傳統産業向産業集群跨越……在推進玉米全株産業鏈發展的道路上,通遼步履鏗鏘。2019年,通遼市玉米種植面積1604萬畝,玉米産量157億斤,已形成了12億斤澱粉、10億斤味精、5.23億斤氨基酸、5億斤酒精、0.1億斤黃原膠、0.1億斤土黴素鹼、2.8億斤玉米胚芽油、26.4億斤複合肥等玉米深加工産品的生産能力。

跳出農業抓工業,依託農業辦企業。目前,通遼黃玉米綜合轉化能力達到505萬噸,形成了醇、酸、糖、膠、藥等13大類200多個品種的産業鏈,以開魯縣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玉米生物産業呈現集群式發展,梅花生物、華曙生物、聖雪大成、華北制藥等大型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入駐通遼,規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産值達120億元。小品種氨基酸産能佔全世界40%。蘇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産品種類已達到120種、佔全部産品種類的60%。

(攝影:張啟民)

規模經濟産生品牌價值。2019年“通遼黃玉米”品牌價值達到301.6億元。名優品牌代表著高端品質和規模實力。“通遼黃玉米”這個區域公用品牌的成功打造,實現了通遼品牌推進戰略質的飛躍,並成為彰顯通遼魅力、通遼實力的亮麗名片,奔向更加廣闊的國內外市場。通遼市以玉米種植為基礎、以攀升價值鏈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千億級綠色農畜産品産業集群,形成玉米生物、肉牛、奶業、釀酒等關聯産業齊頭並進,全牛産品開發利用、玉米全株深度轉化的産業體系,精深加工向食品級、藥品級高端終端産品延伸。

(記者:張玉萍、包烏雲,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來源:通遼廣播電視臺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