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記者 佟明月 鄭亮) 俗話説:不到黃河心不甘。站在若爾蓋的土地上,眺望那廣袤無垠的遠方,靜謐的母親河,似乎在訴説著歷史的壯歌。“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直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情況,腳踩黃土,切身感知黃河兒女在黃河生態發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感、所為。
黃河九曲第一灣(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黃河九曲第一灣,因黃河而興的文旅聖地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古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她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九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滔滔黃河水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奔騰不息的河水負載著這個古老民族對未來的無限希冀與憧憬。她蜿蜒環繞在廣袤無際的原野,以一百八十度的優雅風姿形成了“黃河九曲第一灣”的壯美景觀。
“雄鷹唱著古老的歌謠,翱翔在藍天白雲間,天下黃河那第一灣,像一曲牧歌悠揚婉轉,七彩家園在天邊,是我們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家園,七彩家園、濤香花海,是我們若詩若畫若爾蓋。”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解説員熊婧飛用歌聲唱響他心中的黃河之情,清脆嘹亮的聲音在美輪美奐的景色下讓人如癡如醉。
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講解員熊婧飛(攝影:中國網記者 佟明月)
熊婧飛向記者團介紹:“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參觀遊玩,平均一天要往返四五次為遊客講解,他個人也借助自媒體、短視頻的形式展現黃河九曲第一灣的人文景觀和地域文化,吸引了不少粉絲。”
文化旅遊是一個地方的明信片,黃河九曲第一灣儼然在發展中成為若爾蓋“走出去,走回來”的文化載體和傳播支柱。依託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門票銷售所支取的生態生計補償費用,也有力地助推了若爾蓋縣的經濟發展。
唐克鎮白河社區,“吉祥娃娃”助力脫貧攻堅戰
唐克鎮是一座位於若爾蓋大草原的小城鎮,距離黃河九曲第一灣不遠,是黃河岸邊的民族小鎮。唐克鎮白河社區書記張慧玲介紹:“由於觀念落後,人們僅靠放牧維持生計,食不果腹,人們紛紛外出務工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開支。”如何讓家鄉人脫貧致富?如何讓走出去的人回來?如何讓越來越多的人共同致富?帶著這些問題,張慧玲帶領著社區居民開始探索“集體經濟”道路,採用了支部引領+股民入股+合作社經營+定期分紅模式,推動集體創收與群眾增收同頻共振,讓農村基層黨組織實現“有錢辦事、有能力服務”的華麗轉身。
唐古鎮白河社區書記張慧玲(右,攝影:中國網記者 宋柏霖)
白河社區社員們製作的吉祥娃娃將傳統草原文化和現代創新設計相融合,打造富於唐克鎮本土特色的産品。吉祥娃娃在藏族中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亞一則則”。這些娃娃們個頭嬌小,形狀大小相差不大,但仔細一看就能發現它們的衣著甚至神情都各有特色。結合當地特色民族服飾文化和精湛的純手工工藝,吉祥娃娃目前遠銷到日本、荷蘭、瑞士、澳大利亞等國,被形象地稱為“草原小精靈”。
白河社區社員手拿吉祥娃娃(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從單獨打拼到集體經濟,白河社區在發展中壯大,抓民生,促經濟,以實際行動為老百姓改善生活。
轄曼鎮西倉村沙化治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
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等生物因素影響,全縣草原沙化、濕地萎縮情況嚴重。據全國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達到80308.18公頃,佔草原面積的9.9%,涉及7個鄉(鎮)、場,32個村。
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涂勝(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生態興則文明興”,為了與沙化爭奪綠色家園,若爾蓋全縣幹部群眾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沙化治理。該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助理工程師涂勝,一邊用手扣了一把沙土,在手中輕捻,一邊説到:“這裡原來是一條‘故’河,下面都是沙土,現在你看,流沙固定下來了,而且上面還能生長雜草樹木。”
轄曼鎮西倉村沙化區(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三分治理七分管護”,經過30多年不斷研究和創新,他們總結出適合高寒流動沙地的治理技術。主要以“編制高山柳沙障+補施有機肥+灌草複合種植+圍欄封禁+綜合管護”的治理技術,將高原紅柳編織成2米寬、4米長的方框,方框固定後,撒施牛羊糞和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然後披鹼草、老芒麥、燕麥草進行撒播,促進植被的恢復;最後通過栽植高山柳扦插苗,設置網圍欄進行三年的封禁管護。
通過“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結合”的治理措施,有效遏制住了土地沙化趨勢,減少了水土流失,達到了“種樹見林、種草見綠”的效果。
花湖生態保護區,草原海子的美麗蛻變
花湖生態保護區位於若爾蓋縣西北部之熱爾大草原腹心,是熱爾大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花湖是熱爾草原上最美的湖,草與水、水與天,交相呼應,映入眼簾的是水天一色的蒼茫藍海,雲朵錯落有致地漂浮在無垠天邊,將大片斑駁的影子折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果要覓一處人間仙境,花湖可以説當仁不讓,清風徐來,走在漫長的棧橋上,聆聽風聲、水聲、萬物之聲,恰似一場與自然的告白。
花湖生態保護區景觀圖(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若爾蓋濕地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又是黃河、長江兩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有著黃河“蓄水池”“中國西部高原之腎”的美稱,是黃河流經四川唯一的地方,是國家自然遺産、國際重要濕地。
花湖生態保護區是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實驗區”的一部分,核心區面積6.74平方公里。湖內及湖泊周邊植被豐富,湖內生長著高原鰍等15種瀕危魚類,周邊棲息著黑頸鶴、玉帶海雕、大天鵝、小天鵝等十余種珍稀動物。這裡也是全國最大的黑頸鶴保護區,2005年被授予“黑頸鶴之鄉”的稱號,2008年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濕地”。
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介紹:“近幾年,通過採取‘治沙還濕’‘種草還濕’‘滅鼠還濕’‘填溝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助試點’‘濕地生態資源管護’等方式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共計投入5968萬元用於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的實施。”
花湖巡護員如科(攝影:中國網記者 鄭亮)
“花湖是我家,保護靠大家。”這是花湖巡護員如科的心聲,他把家搬到花湖保護區,守護這片濕地近12年,初心未改,如今,守衛花湖是牢記在他心中的使命。
這片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也是一代代守湖人精心呵護的家園。這裡體現著人與自然的愛與被愛、共生與永恒。花湖的美景,美在“景”、美在“人”、美在“心”。保護花湖生態保護區自然生態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需要每一個踏上這片土地、領略這番美景的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