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錦繡海棠果:綠了科爾沁沙地,紅火了新生活

發佈時間:2020-09-16 17:44:1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金秋9月,正是果實纍纍的季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鎮希伯花嘎查的果園裏,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視頻】一枚錦繡海棠果:綠了科爾沁沙地,紅火了新生活

中國網9月16日訊(記者 王金梅) 金秋9月,正是果實纍纍的季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鎮希伯花嘎查的果園裏,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果農們正在採摘紅通通的錦繡海棠果,銷往四面八方的餐桌上。

近年來,科左中旗大力發展錦繡海棠産業,目前希伯花鎮錦繡海棠栽植面積已達15萬畝,挂果面積達8000畝,其中3300畝進入盛果期,今年預計産量達830萬斤,果品品質、産量不斷提高,産品遠銷海內外。同時,當地還推動農文旅“橫向”融合,全力打造“希伯花錦繡海棠”品牌,小小紅果紅火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錦繡海棠也稱雞心果,為小果型蘋果品種,2017年末通過國審,定名為“塞外紅”。該品種樹姿優美、花艷味香、果色艷麗,2-3年即可見果,3-5年進入盛果期,平均畝産可達2000公斤,果實呈長圓錐形,成熟時呈深紅色,果肉多汁,口感甘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等多種有益成分,營養價值高,廣受消費者青睞。

在體現林果産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錦繡海棠的生態效益也在逐步顯現。

“希伯花”這個地名在蒙古語中意為“長牛蒡草的坨子”,顧名思義,這裡曾經面臨著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近年來,當地按照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結合無立木林地恢復、退耕還林、殘次林改造,把荒沼沙地治理、低産低效林改造與發展果品經濟林産業相結合,實現林果經濟和生態治理“雙贏”。2017年以來,希伯花鎮以打造“內蒙古錦繡海棠第一鎮”為目標,在沙化退化的土地上種植了11萬畝錦繡海棠和沙棘,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8%,首次實現“林進沙退”,“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錦繡海棠成了助力生態修復和人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簡稱科左中旗,也稱達爾罕旗,位於通遼市東部,轄21個蘇木鄉鎮場、街道,555個嘎查村(分場、自然村),有耕地541萬畝、草牧場591萬畝、林地327萬畝,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在55億斤以上。近年來,科左中旗大力實施“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工程(即建設300萬畝高效節水糧食功能區、退耕還林100萬畝、退耕還草100萬畝、發展特色種植基地100萬畝、肉牛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頭),堅持不懈開展以林業生態建設為主的防沙治沙工作,全旗累計完成沙地綜合治理300萬畝,有林地面積達到26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5.3%,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局面得以控制,生態環境、農牧業生産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一枚小小的錦繡海棠果,是美食,也是風景(攝影: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