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自然資源部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了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工作推進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部網信辦負責人圍繞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分別介紹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支撐與資訊化保障等情況。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組建以來,緊緊圍繞土地、礦産、森林、草原、水、濕地、海域海島七類資源,系統重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任務和工作內容,創新研究調查業務體系,統籌設計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方式,形成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頂層設計。
據了解,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科學構建涵蓋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地下資源層,管理層的自然資源分層分類模型,通過空間位置關係形成完整支撐生産、生活、生態的自然資源立體時空模型。系統佈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明確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建設、分析評價和成果應用五項工作內容。
其中,自然資源調查分為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兩者相互關聯、互為補充,共同描述自然資源總體情況,立體反映自然資源綜合特徵;自然資源監測掌握自然資源動態變化情況,實現數據的持續更新。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整合管理各項調查監測成果;開展自然資源分析評價,綜合分析和客觀評價自然資源的基本狀況與保護開發利用情況;依託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推動調查監測成果共用應用。同時著眼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重構性要求,明確從法規制度、標準、技術以及品質管理四個方面推進業務體系建設。工作組織上堅持“六個統一”的原則,即統一總體設計和工作規劃、統一制度和機制建設、統一標準制定和指標設定、統一組織實施和品質管控、統一數據成果管理應用、統一資訊發佈和共用服務。
資訊化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重要支撐。自然資源部網信辦主任蔣文彪指出,將圍繞保障調查監測成果的共用應用,從四個方面加強資訊化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建設自然資源“一張網”,實現包括涉密內網、業務網、網際網路和應急通信網在內的網路聯通,為調查監測成果共用應用提供分類的網路通路;二是建設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保障自然資源部門內部、其他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對調查監測成果的處理和使用;三是建設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形成對自然資源“一張圖”的分佈式綜合管理、應用支撐和共用服務機制;四是利用包括調查監測成果在內的“一張圖”,通過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臺構建自然資源調查評價、政務服務、監管決策三大應用體系,更大發揮調查監測成果的作用和應用效益。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王廣華指出,當前,自然資源部正全力推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的構建工作:一是夯實技術支撐基礎,聚焦短板問題,全力推進調查監測技術融合與創新;
二是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組織開展自然資源分類等標準研究,統一國土空間用途分類,印發《自然資源調查標準名詞術語推薦定義》等;
三是全力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組織實施林、草、水、濕地和海域海島等專項資源調查,推進地理國情監測向自然資源監測轉換,研究建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分析評價指標體系;
四是推進調查監測成果管理、更新和共用服務,推動調查監測數據的部門間共用應用,擴大社會化服務範圍和領域。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推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的實質性組織實施,並從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經費投入、統籌隊伍建設和推動科技創新等四個方面給予保障,夯實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