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科爾沁大地上,廣袤的田野還是一片綠意蔥蘢,此起彼伏的“哞哞”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一切圍繞牛産業發展,一切服務牛産業發展,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立足打造“中國肉牛産業第一旗”,堅持為養而種、種養結合,全力以赴興産業,巧念養牛致富經,2019年肉牛飼養量、交易量均達到100萬頭,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縣域肉牛存欄第一旗(縣)。
午飯時間剛到,科左後旗巴嘎塔拉蘇木邊布拉嘎查第一書記讚丹便開著車開始在村裏轉悠,每天每家每戶家裏、院子裏都有什麼問題和變化,她都詳細記錄在自己的工作筆記裏。她説:“只有午飯時間大傢夥才可能都在家裏,想找到他們必須趁這會兒去。”駐村工作隊隊員包建華説:“剛來的時候村裏只有400多頭牛,現在已經發展到1600頭了,每人平均3頭牛,黃牛産業已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科左後旗堅持嘎查村工作隊不撤,調整充實813名駐村幹部“5天4夜”蹲點幫扶262個嘎查村,保持工作連續性,組織各級幹部一戶一戶查、一人一人過,記好民情日記,下足“繡花功夫”,問清問準群眾需求,把群眾急什麼、盼什麼、缺什麼的問題徹底解決到位。截至目前,旗鎮村三級書記已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問題3913個,駐村幹部走訪群眾2萬餘人次,幫助群眾辦實事1.2萬餘件。
抓好肉牛主導産業,落實産業扶貧項目,2019年以來,該旗累計實施産業扶貧項目13個,投資3.2億元,實現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産業發展全覆蓋。科左後旗在全市4個國貧旗中率先實現脫貧摘帽,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生態産業扶貧案例”“黃牛産業精準扶貧案例”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幹部“給力”,農民也不“含糊”。在邊布拉嘎查村村民金仙家的牛舍裏,12頭牛正慵懶地趴在牛舍裏,主人正忙著收拾牛糞。金仙今年50歲,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妻子身體也不好,岳母常年臥床,大女兒剛結婚,二女兒還在上學,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戶,2017年脫貧。談起養牛經歷,金仙説:“通過這幾年養牛,我琢磨出不少門道,現在村裏誰家的牛有點小毛病,我都能幫著看看咋回事了。”
來到同村村民杜吉雅家裏,乾乾淨淨的小院子裏有果樹、有田地,還有小雞小鵝。她是2018年被識別的貧困戶,目前女兒在讀大學,兒子在上高中,還未脫貧。駐村工作隊去年給她家買了100隻雞鵝,今年正計劃用項目資金給她家買牛,聽到這消息,杜吉雅高興地説:“這幾年多虧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我的日子現在正一步步變好,女兒也快畢業了,我們的好日子也快來了。”
為確保産業發展有後勁,科左後旗大力落實金融扶貧政策,全面排查了解貧困戶貸款需求,對符合條件的應貸盡貸。同時,創新推出“肉牛貸”“繁育貸”“惠農E貸”等金融産品,最大程度滿足貧困戶資金需求,解決養殖戶的後顧之憂。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農牧民養牛熱情持續升溫,由過去不想養、不能養變為爭著養。短短幾年,該旗貧困戶養牛規模發展到6.86萬頭,實現每人平均養牛2.2頭,全旗80%以上的貧困戶通過養牛脫貧。
為進一步做大“牛”文章,今年,該旗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建設特色農畜産品産業帶和全市打造綠色農畜産品千億級産業集群的部署要求,擬投資9.44億元,新建萬頭存欄育肥牛養殖場3個,改擴建千頭牛繁育養殖場15個,建設1500頭規模人畜分離養牛示範小區20個,建設旗級農畜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園1個,年末實現新增肉牛存欄10萬頭以上,讓農牧民真正“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