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久的脫貧故事:種養結合助脫貧 趕著牛羊奔小康

發佈時間:2020-08-28 15:45: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唐麗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院子正中坐落著嶄新的瓦房,右側偌大的牛棚裏養著大大小小近四十頭肉牛,左側則是百餘頭小尾寒羊的“住所”,後院種滿了新鮮的瓜果蔬菜,好一幅盛世鄉村圖景。

走進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鎮大新立屯村東頭的一戶農家院,上空群鴿起飛,院落生機勃勃:院子正中坐落著嶄新的瓦房,右側偌大的牛棚裏養著大大小小近四十頭肉牛,左側則是百餘頭小尾寒羊的“住所”,後院種滿了新鮮的瓜果蔬菜,好一幅盛世鄉村圖景,主人宋長久忙活著地裏的活兒,抹著額頭上的汗珠,臉上挂著憨厚的笑容。

今年52歲的宋長久是一名憨厚踏實的蒙古漢子,長期以來家裏雖未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兒女雙全的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忙活家裏的六十畝地,幹勁兒十足,宋長久偶爾幫著村裏人買賣牛,賺取額外收入。“那時候雖然日子苦點,但一家四口挺幸福的。”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妻子樊艷萍被查出患有宮頸癌,給了這個家庭沉重的打擊,“那時候正準備蓋新房,我這一得病,把蓋房子的十六萬都花了,還欠了一身外債。”每每説到此事,樊艷萍眼中總是泛起淚花。

疾病的拖累下,村裏的鄉親們都住上了瓦房,只有宋長久家還是土房,患病的妻子、正在讀書的兒女成了宋長久肩上莫大的壓力。宋長久回憶起那年時説,“大女兒那時候在念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回家照顧她媽,説起來都是我虧欠她的。”

困局也是轉機,2014年,宋長久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八隻羊、一座羊舍、3000塊錢和一台鍘草機成了一家四口的希望:“那一年是真累啊,撓著撓著幹,沒有一刻是閒著的,一邊要照顧家裏,一邊還要喂羊種地,心想著可得抓住這次機會,打贏翻身仗。”

不僅如此,國家還給宋長久家蓋了一間80平方米的大瓦房,一家人搬進了窗明几淨的新房子,妻子的身體也逐漸好轉,日子慢慢有了希望。2015年年底,宋長久靠著自身的奮鬥,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一家人説:“是國家像及時雨一樣幫了我們,我們一家一直特別感恩國家的扶持,除了黨和政府沒人會平白無故給我們錢。”

然而,摘帽並沒有滿足這個蒙古漢子的“野心”,“脫貧第二年,我就問親戚借了幾萬塊錢,又買了20隻羊,趕上了好時候,第三年羊價就上來了,還清了外債,也攢了點錢。”羊群繁衍生生不息,宋長久通過精心飼養和補充良種,如今家裏羊只數量已經達到百餘頭。“宋長久家小尾寒羊的養殖規模在村裏是數一數二的,他也是最用心的一個。平時村鎮舉辦的養殖培訓班他都是最積極的,現在是村裏的養殖大戶,很多人有不懂的問題都來問他。”新立屯村黨支部書記王文成這樣評價他。

除了養羊,宋長久養牛也是“一絕”,“我跟牛還是有點緣分的,以前我倒騰牛,懂點養牛技術,但是一直沒進行大規模養殖。”這幾年,在國家産業扶貧的政策下,宋長久趕著黃牛走上了小康之路,“2018年,我看十里八村都在養牛,就從銀行貸了5萬元蓋了新牛舍,還盤下了鄰居的院子,現在我家牛圈有四五畝吧,大小有四十多頭牛,還有四五頭正在揣犢,得明年能下崽。”幾年來,宋長久勤學多問,通過多種渠道學習養殖技術,上網學習、請教專家、鑽研書本,轉眼間就完成了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的華麗轉身,還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這不是貧困戶的家裏發展都不如他,他肯幹肯學,腦子也快,平時我們有什麼不懂的都問他。”村民宋國衛正準備詢問宋長久給牛配藥的事。

隨著牛羊養殖規模的擴大,餵養又成了擺在宋長久面前的難題。“家裏牛羊這麼多,買飼料是真買不起。2015年,宋長久包了90畝地,種了120畝的打糧玉米和30畝青貯飼料,“現在一年下來不僅夠牛羊吃的,還能剩五六萬塊錢。”宋長久家是典型的為養而種,採用了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和膜下滴灌技術,促使青貯玉米根深葉茂、生長迅速,進一步提高了飼草料種植效益。

現如今,大女兒已經成家,小兒子也在旗裏的體校讀書,“國家補貼貧困生,一年學雜費、住宿費全下來六七千就夠了,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一提到兒女,樊艷萍露出了笑容:“我現在幹不了重活,地啊牛羊啊都是他伺候,我就每天在家裏幹幹零活、做做家務、收拾收拾院子,院裏大面積都蓋牛圈了,我就用後院這點地方種了點茄子、辣椒、豆角,國家還給了十棵錦繡海棠果樹。現在吃菜不愁,一家吃的菜不用出去買了,省錢!”

“2019年地裏凈剩六萬多,牛賣了六萬,羊賣了四萬。”宋長久掰著手指頭算起了經濟賬,“現在家裏主要支出就是我媳婦吃藥、定期檢查,別的沒有花錢的地方,一年攢七八萬不成問題。”算起賬,宋長久的喜悅溢於言表,“下一步我準備以繁殖牛為主,緊抓政策的好時機,能繁殖多少繁殖多少,爭取繼續擴大規模,早日致富奔小康!”

走出宋長久的院子,蔚藍的天空下,陽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樊艷萍養的白鴿飛過天空,那一抹抹白色的倩影展翅飛翔,好似為達爾罕大地的人們帶來致富福音的天使。

(作者: 唐麗雅,攝影:劉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