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在指尖上的傳承:走近科爾沁繡娘 聆聽她們的故事

發佈時間:2020-08-27 16:46:03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以繡布為畫紙,以針線為筆墨,科爾沁大草原上心靈手巧的繡娘們代代磨礪著技藝,將對家鄉的讚美和對親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繡中,綻放在指尖下。

以繡布為畫紙,以針線為筆墨,科爾沁大草原上心靈手巧的繡娘們代代磨礪著技藝,將對家鄉的讚美和對親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刺繡中,綻放在指尖下。

內蒙古通遼市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氛圍濃厚,發源於元朝的科爾沁刺繡絢麗多彩、精美大方,數百年來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並傳承至今,已經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今天,繡娘們將濃郁的歷史特點和鮮明的時代特點結合起來,以巧手助脫貧,不僅繡出精美繡品,更繡出錦繡生活。

近日,內蒙古通遼市第二屆蒙古族傳統刺繡技藝比賽在扎魯特旗舉行,來自全市各旗縣市區的150余名手工藝人參加比賽,展示刺繡作品,彰顯技藝才能。在現場競技環節,選手們飛針走線,細細的繡花針靈巧地在布面舞動,勾勒出一朵朵鮮艷的花。經過6個小時的比賽,評出三等獎6名、二等獎4名、一等獎2名、特殊榮譽獎1名。

今年55歲的額爾敦其其格是扎魯特旗蒙古族學校教授特色課的一名教師。參加此次比賽除了想檢驗自己的刺繡水準,更想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姐妹,相互交流經驗,共同進步,今後要用比賽中學到的針法和技能豐富自己的課程,提高學生們的刺繡技藝。

來自開魯縣的57歲退休教師海堂從小就喜歡刺繡,以前只有在寒暑假才有機會靜靜地坐下來做刺繡。退休後,她就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刺繡上,雖然開始得有點晚,但是她的用心和認真絲毫不比別人差。“她剛開始學沒多久,但做工還是不錯的。我也支援她,鼓勵她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可以豐富退休後的生活,愉悅心情嘛。”海棠的愛人告訴記者。

“來參加比賽不是為了獲獎,是想給年輕人做一個榜樣,告訴她們學刺繡、做刺繡跟年齡無關,只要自己熱愛就應該堅持下去,也想向全社會展示蒙古族傳統刺繡,將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我這個老繡娘的使命。”來自科左中旗的85歲高齡繡娘達日瑪在此次比賽中獲得了特殊榮譽獎。她大半輩子都在做刺繡,鑽研刺繡的腳步從未停下。這次聽説有比賽,老人不顧旅途奔波,執意要來參加,就想為傳承蒙古族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蒙古族刺繡是我們特有的傳統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現代潮流結合在一起是我們以後的學習目標和發展理念。”今年37歲的烏林圖雅來自扎魯特旗烏拉哈達蘇木黃河圖嘎查,“繡齡”僅有一年多,作為新時代的繡娘,她對蒙古刺繡的未來發展有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海棠今年58歲,退休之前是扎魯特旗一名婦聯幹部。海棠從15歲就開始跟奶奶和母親學習刺繡,退休後專門研究各類繡種和針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2018年,海棠帶頭在嘎查成立了刺繡合作社,現在有20多名繡娘,其中有4名貧困戶,目前每人每個月有最低保障1500元的收入,合作社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有8萬元以上的收入,真正實現了傳承民族文化和創收致富的雙豐收。

海棠説:“能夠獲獎我非常高興,獲得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的一種肯定,還可以為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增加信心,讓她們更有幹勁兒,相信她們選擇的這條路沒有錯。以後我也會繼續將傳承民族文化為己任,創作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同時還要繼續帶領婦女朋友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增收致富,過上美好的生活。”

一百多名繡娘有一百多個故事,以她們為代表的廣大科爾沁繡娘正在進一步鑽研刺繡技藝,打造創意獨特、工藝精緻、形態美觀、人文豐富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將指尖技藝變為指尖經濟,為傳承民族文化貢獻巾幗力量,共同走向小康生活。









(文:王利平 包玲玲,攝影:王呼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