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合力推動中國農業品牌行穩致遠

發佈時間:2020-07-29 15:13:04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加快品牌升級,將品牌建設貫穿農業高品質發展全過程。

在全球化時代,品牌是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品牌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為我國在新形勢下建設品牌強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提供了科學指導和現實路徑,我國品牌建設正在邁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

眾所週知,中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農業在漫長髮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進入高品質發展的今天,加快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搶佔農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成為大勢所趨。但客觀來説,我國農業品牌國際競爭力總體較弱,2017—2019年我國農産品進出口額增速持續放緩,出口增速顯著低於進口增速,低於我國的GDP增速,出口農産品附加值仍然較低,品牌溢價能力亟待提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更是加劇了農産品生産、消費和貿易的不確定性,對世界農業發展造成了較大衝擊。2020年一季度,我國多類農産品出口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乳品、蛋品、蜂蜜及其他食用動物産品同比下降29.9%。在農産品貿易競爭日益激烈、農業經濟風險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已經成為引領農産品消費、抵禦市場風險、推動農業國際合作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速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品牌基礎日益夯實,行銷推介創新有力,積極構建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的新機制,推動了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新三品”協同發展。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結合本地實際,依託資源優勢,以品牌為引領,為特色産業“量身定制”,打造了一批特色地域名片。農業品牌正在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居民飲食消費的號召者、農産品品質安全的示範者,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但也要看到,我國農業品牌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短板問題,從客觀方面看,農業品牌基礎還不牢固,標準體系不健全,品質不夠穩定,品牌保護比較薄弱,農業品牌散而不強、雜而不亮問題依然突出。從主觀方面看,部分主體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創新發展意願不強,同時又存在品牌建設急功近利、脫農離農、求大求全、違背品牌發展規律的做法,影響了農業品牌健康有序發展,這些問題亟需規範引導,農業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現階段,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對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造成的衝擊,或將成為中國農業品牌走向全球的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5月份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時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我們需要準確識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強品牌建設,加快品牌升級,將品牌建設貫穿農業高品質發展全過程,讓中國農業品牌成為國內外消費者共同的追求。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交流幾點:

一是要以品質為根本,增強農業品牌“競爭力”。産品品質是根基,品牌行銷是載體。在世界經濟低迷時期,産品品質更是爭奪全球市場最關鍵的因素。要堅持以品牌建設倒逼農産品品質提升,安全、優質、營養的農産品是助力市場主體實現産品溢價、應對市場競爭的核心力量。

二是要以創新為引領,提升農業品牌“感召力”。要緊抓品牌升級的發展機遇,立足創新,不斷探索實踐,提升農業品牌的發展實力。區域公用品牌要立足區位優勢,以特色産業為依託,豐富品牌內涵;企業品牌要以創新為內核,提升品牌文化,增強品牌競爭優勢;産品品牌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建立品牌忠誠度,引領帶動消費。

三是要以協同為基礎,培育農業品牌持久“生命力”。國家層面,要以國際化標準、全球化眼光對農業品牌建設進行頂層謀劃,各地要努力營造品牌發展環境,加強與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主體協作,實現品牌理念、産品、技術、服務的全面提升,賦予農業品牌發展的持久生命力。希望中國農業大學能夠成為農業品牌建設的領跑者,加強政策研究,在人才培養、行銷創新、標準設立、智庫建設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四是要以新基建為機遇,提升品牌“傳播力”。隨著我國“新基建”的全面提速,數字技術將賦能農業品牌建設,成為促進農業品牌升級的內生動力。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創新品牌行銷方式,推動傳統行銷與現代行銷深度融合,拓寬農業品牌流通渠道,促進農業品牌優質優價。

品牌飽含著前人的恒心、智慧和情懷,也孕育著後人的堅守、傳承和創新。當前是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機遇期、黃金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共同支援、共同行動和共同呵護。讓我們攜起手來,凝聚共識,共同努力,合力推動中國農業品牌行穩致遠,走向繁榮!

(根據作者在7月24日召開的中國農業品牌政策研討會上的講話整理,編輯:曾詩淇,攝影:張璟,來源:中國農業農村市場資訊)